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现状和治疗挑战.ppt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现状和治疗挑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现状和治疗挑战;MRSA;Mechanism Of Resistance;MRSA的现状;美国CDC;西班牙;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2007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葡萄球菌属MR菌株检出率;MRSA – 高致病性;金葡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MRSA感染;MRSA皮肤、皮肤结构与软组织感染 脓疱病 烧伤感染 创伤感染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全身泛发性红斑, 松弛性大疱 大片表皮剥脱) ;MRSA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MSSA;MRSA所致院内肺炎 治疗建议;背景介绍;治疗指南 ;ATS指南提出的关于NP高危因素;治疗建议;抗菌药物;相关抗生素管理及治疗原则;非“合理”初始用药相关致病菌检出率;合理选择初始抗菌药物可缩短治疗时间;ATS/IDSA指南经验性治疗NP建议;万古霉素的局限性;;万古霉素的肾毒性;;;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是治疗G+菌感染的优选;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美国IDSA万古霉素治疗指南和英国预防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指南;本幻灯片内容全部出自于Michael J. Rybak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eases 2009;49:325-7以及F.Kate Gould et al.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9;63:849-861 若需全文或有其它需求请发送邮件至zian.hu@;背景介绍;美国指南推荐强度标准;ⅠA.强力推荐执行的指南,且由精心设计的实验,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支持 ⅠB.强力推荐执行的指南,由某些实验,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支持但拥有很强的理论原理 ⅠC.要求执行的指南,由联邦或州法规、标准或代表协会授权的既定标准 Ⅱ.建议执行的指南,由建议性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非限定性的)支持,或拥有理论原理;两国指南共识;英国指南用药建议 (1);英国指南用药建议 (2);万古霉素被指南推荐用于治疗G+菌包括耐药菌,具有强抗菌作用,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等所致重症感染 但是由于万古霉素的治疗指数低,即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范围接近,且早期产品纯度不高,肾毒性和耳毒性较为常见,应用时常规进行药物浓度监测(TDM),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安全、有效个体化用药;美国指南 用药剂量 峰浓度与谷浓度 避免发生耐药 血药谷浓度与剂量调整 药物毒性 监测血药浓度以减少中毒;美国IDSA指南提出: 近年来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即MIC有升高趋势,治疗该类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失败率明显升高;万古霉素治疗MIC为4mg/L者的失败率可达60% 英国指南提出: 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产生临床耐药,致使糖肽类对金葡菌的MIC值升高,是考虑促成MRSA出现的原因,因为这种耐药情况的出现,驱使了临床应用昂贵且不熟悉的新制剂 ;万古霉素用药剂量及MRSA耐药(2);美国指南的万古霉素峰浓度与谷浓度;英国指南提到的关于万古霉素治疗及浓度: 有证据表明,高剂量的万古霉素并不能改善肾病患者的预后,造成这种结果可能与其他生物因子有关,但也说明其他制剂在治疗MRSA感染时也需要像万古霉素MIC值保持在1-4mg/L之间一样,因此用药物治疗MRSA时需要不断地测量其MIC值 万古霉素达到血药高峰浓度(20-25mg/L)却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说明高剂量和高血药浓度并不适用于异型中敏金葡菌(hVISA)和MIC升高现象。实验数据分层基于万古霉素谷浓度和AUC,研究中MRSA致病的卫生机构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分存活和死亡患者,且未证实治疗需要高血药浓度 ;美国IDSA指南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应在第4次给药之前, 即血药浓度达稳态时进行检测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应维持在15-20mg/L 如果MIC<1mg/L, 万古霉素浓度在该范围内, 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 AUC/MIC>400 (证据等级III,推荐强度B);两国指南关于使用万古霉素时的其它建议;两国指南关于万古霉素异同总结;综合美国IDSA万古霉素用药指南以及英国MRSA用药指南的结论,近年来金葡菌对于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即MIC有升高趋势,且出现少数hVISA和VISA IDSA指南对修改后的TDM谷浓度与安全性关系的相关资料有限,是否增加肾毒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奈唑胺是否可有效应对万古霉素带来的问题;药物;英国指南关于利奈唑胺的用药建议;结 论;万古霉素虽是治疗G+菌(包括耐药菌株)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MIC值亦逐年增加 肾毒性等安全性问题较为严重 需在用药时监测血药浓度,可控性较小且耗时,造成一定的医源性浪费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