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成立时,国际上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的是包围和封锁政策,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就像毛泽东所说的:大家看吧,谁给我们设计和装备了这么多的重要工厂呢?美国给我们没有?英国给我们没有?他们都不给。只有苏联肯这样做,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同盟国家。除了苏联以外,东欧一些兄弟国家也给了我们一些帮助。“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了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口号。 计划经济的长处在于: 第一,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第二,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第三,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经济也曾创造过辉煌。前苏联在1928年到1940年短短的12年间,工业增长35.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9%。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应该说是个奇迹。曾一度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军事大国。 1973年,苏联1000人以上大厂占企业总数的11.2%,生产的工业产品占总产量的61.5%;美国、法国和日本1000人以上的大厂则相应地占企业总数的0.6%、0.1%、1.4%,生产的工业产品则相应的占产品总数的38%、42.1%和34.4% ,计划经济条件下,苏联重工业得到很好发展。 (4)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十分严重; (5)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机关和少数人手里,形成个人专断独裁; (6)干部管理系统虽然很严密,但普遍实行任命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选举制度流于形式; (7)建立了必要的监督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程序,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屡禁不止; (8)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在学术、理论方面缺少正常的探讨和争鸣,通常以政治批判的方式处理思想观点的分歧和学术争论。 1979—1992年的改革开放和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前期探索 面开展起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已经开始形成。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全会总结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1979年4月,党中央又召开了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82年5月,成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由此全了。 内容:改革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措施:对农村和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村主要在四川等地进行试点。在城市主要改革政府机构及企业结构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提出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它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为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选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基本适应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被推向极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思路下,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一选择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人作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场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发展的真实写照。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十七大 生产力发展—— 生活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