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结果补语语义结构习得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華語文教學研究 7.1: - , 2010 漢語結果補語語義結構習得研究∗ 趙楊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摘要 漢語結果補語結構有「得」字句和動結式兩種,包含分別由「得」 和無語音形式的中心語構成的功能語類 FP ,結果補語結構中的主語、賓 語、行為謂詞和結果謂詞構成了複雜的語義關係。本文採用句義理解測 試手段,考察母語為英語和日語的學習者對漢語結果補語語義結構的習 得情況,探討句法習得與語義習得是否同步的問題。研究發現,語義結 構習得滯後於句法結構習得,辭彙、句式相似性、FP 中心語顯現性和一 語遷移是制約語義習得的主要因素。 關鍵字:結果補語,「得」字句,動結式,語義結構,習得 1. 引言 介面(詞法 -句法、句法-語義、句法-語用等)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 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難點(見 Iverson Rothman 2008; Montrul 2004; Tsimpli Sorace 2006; Unsworth 2004 )。構成介面的兩 個層面由於習得速度不同,往往會出現「殘餘選項」(residual optionality, 見 Sorace 2003 ),即學習者在一個層面達到目標語水準之後,在另一個層面 卻出現變異,與目標語相背離。 本文通過考察本族語為英語和日語的學習者對漢語結果補語結構的習得 情況,探討句法 -語義介面的習得問題。漢語結果補語結構,有些只有一種 解讀,有些允許多種解讀。本文將要探討的是,二語學習者能否像漢語本族 語者那樣對無歧義的結果補語結構做單一解讀,而對有歧義的結果補語結構 做多種解讀?如果不能,那麼影響學習者語義習得的因素有哪些? ∗ 筆者衷心感謝評審專家對本文提出的中肯的修改建議,文中錯誤一概由筆者本人負責。 1 華語文教學研究 2. 英語、日語和漢語中的結果補語結構 2.1 結果補語結構 結果補語結構包含兩個謂詞,一個表示「行為」,另一個表示「結果」, 二者形成「行為導致結果」的事件結構(Levin Rappaport Hovav 1995; Pustejovsky 1991 ),如例(1 )所示:(1a )是結果補語結構,pound 是行為 謂詞,flat 是結果謂詞,整個結構表達的是「有界」(telic )行為;(1b )中 只有行為謂詞 pound ,沒有結果謂詞,表達的是「無界」(atelic )行為(關 於「有界」和「無界」的定義,見 Tenny 1994 )。 (1 ) a. Tom pounded the metal flat. b. Tom pounded the metal. 漢語的結果補語結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得」字結構 1 (Chao 1968 ;朱德 熙 1982 ;劉子瑜 2003 ),另一種是動結式(Li Thompson 1981 ),如例 (2 )所示。 (2 ) a. 張三跑得很累。 b. 張三跑累了雙腿。 「得」字結構和動結式表達的語義關係都是「行為導致結果」。 2.2 英語結果補語結構 英語結果補語結構的線性關係是「行為謂詞+名詞短語+結果謂詞」,其 中行為謂詞可以是及物動詞,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結果謂詞可以是形容詞 短語、名詞短語或介詞短語,如例(3 )所示(例句選自 Carrier Randall 1992, p. 173 )。 (3 ) a. The

文档评论(0)

cdf19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