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见 ◆拓展: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 的区别。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 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 船低昂。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释义】: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 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 凌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 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 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 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 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 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 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 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阅读:诗文有别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 比较大,上下句之间多有跳跃和省略。 散文描写细致真实,上下句之间交待 具体。 解释加横线的字: 1.故得尽见 2.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 3.信造化之尤物也 4.实不然也 5.庙在山之西麓 6.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7.俄复开霁 8.大孤状类西梁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D.岸如赪(chēng?) 当堂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D.岸如赪(chēng?) C? 当堂练习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A? A.然 ⑴杰然特起 ⑵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⑶实不然也 ⑷碧峰巉然孤起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 ⑴杰然特起 ⑵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⑶实不然也 ⑷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 ⑴杰然特起 ⑵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⑶实不然也 ⑷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但是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 ⑴杰然特起 ⑵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⑶实不然也 ⑷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但是 这样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 ⑴杰然特起 ⑵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⑶实不然也 ⑷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但是 这样 ……的样子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⑴晚泊沙夹 ⑵岸土赤而壁立 ⑶掠江东南去 ⑷上干云霄 晚:名作状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⑴晚泊沙夹 ⑵岸土赤而壁立 ⑶掠江东南去 ⑷上干云霄 晚:名作状 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⑴晚泊沙夹 ⑵岸土赤而壁立 ⑶掠江东南去 ⑷上干云霄 晚:名作状 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⑴晚泊沙夹 ⑵岸土赤而壁立 ⑶掠江东南去 ⑷上干云霄 晚:名作状 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上:向上,名作状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⑴晚泊沙夹 ⑵岸土赤而壁立 ⑶掠江东南去 ⑷上干云霄 * * 矶 燧 窦 潦 巉 上干云霄 榭 鹘 hú 抟 tuán 蠡 lǐ 葭 jiā 赪 chēng 湓 pén 汲 jí jī suì dòu lǎo chán gān xiè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整体感知: 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zxxk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船的行程。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一自然段◇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一自然段◇ 问题1: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 出关键语句回答。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2:在作者笔下,小孤山具有什么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