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802班 汪鹏 金子唅 王奕凯 指导老师: 虞文兴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 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会常常听见货郎的叫喝声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 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 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 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但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 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 生意。 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 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 谢高华讨说法。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 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 直到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 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 场、允许多渠道竞争。随即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这是义乌货郎“鸡毛换糖”的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 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 该让它存在和发展……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 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 二代市场的建设。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 ????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 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 长办公会。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 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 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 一整个上午。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 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 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 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 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 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 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 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 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 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 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 300个临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 3.4倍、2.0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