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中元淮海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院达成技术战略合作 一、什么是聚活性肥料? 聚活性肥料,是一种全新的肥料品类。是采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应用“肥料聚活技术” 研制生产而成的新型高科技产品。 二、什么是肥料聚活技术? 将小分子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通过生物手段,聚合成大分子量的聚活性物质,我们称之为“聚活剂”。以此形成的一类新型肥料,我们叫它聚活性肥料。 三、聚活性肥料的核心特点 作用机理:一聚三活 功效特点:五大功效 四、作用机理 龙 卷 风 作用机理:“聚活剂”施入土壤遇水后,形成胶粘性立体“螺旋状”结构,且带有负电极性。 形象解释:如同“龙卷风”一样,将土壤中的阳离子养分吸附并聚集到其周围,以减少养分的挥发、径流、渗漏; 土壤中有效氮浓度平均提高10%以上,速效磷浓度平均提高4%以上,速效钾浓度平均提高7%以上。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院数据 一聚:聚吸养分 一活:养分被聚活剂缠绕后,减小了土壤对养分离子的电阻性,使养分离子更容易向根际迁移。 二活:聚活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当于在养分与植物根系之间架了一座“桥”,使养分离子更容易进入植物根系。 三活:养分被聚活剂缠绕后,减小了植物体内对养分离子的电阻性,使养分更容易到达需肥部位。 四、作用机理 三活:活化养分 有效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效率 氮利用率平均提高35.7%,磷利用率平均提高29.2%,钾利用率平均提高28.9%。 10% 20% 30% 40% 50% 氮利用率 对照 聚活剂 10% 20% 30% 40% 50% 磷利用率 对照 聚活剂 20% 40% 60% 80% 100% 钾利用率 对照 聚活剂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院数据 1、减少流失:聚活剂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吸附土壤中的养分离子,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 2、促进吸收:聚活剂入土遇水后,能够降低养分离子的运动阻力,同时又能提升根系的表面活性,从而促进养分吸收。 3、耐旱耐涝:聚活剂具有优秀的亲水保水能力,相对一般性肥料产品,本产品具有明显的耐旱、耐涝特性。 4、平衡酸碱:聚活剂所具有的负电性和胶黏性,能有效平衡土壤的酸碱值,改善作物根际微环境。 5、增强抗性:聚活剂能钝化有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强作物抗性。 五、聚活性肥料的五大功能特点 地点 作物 产量(kg/亩) 增产 (kg/亩) 增产率(%) 常规施肥 聚活性 黑吉湖北 水稻 620 666 46 7.34 黑吉辽 玉米 724.8 799.3 74.5 10.28 福建山东 空心菜 2133.3 2335.2 201.9 9.5 湖南山东 茄子 2549.9 2954.7 404.8 15.88 山东辽宁 大白菜 8797.4 9638.9 841.5 9.57 辽宁 茄子 2491.0 2760.3 254.8 10.8 六、聚活性肥料的效果研究——作物增产效果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院数据 专利申请:该技术目前已经完成相关标准的检验并已经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201110109999.X)。 成果鉴定:2012年“聚活剂”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的鉴定,经中科院李振声院士、陈温福 院士、金继运研究员等多位专家评测一致认为:该技术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平! 科技成果鉴定会现场 权威性的成果鉴定证书 专利证书 七、聚活性肥料——科研成果鉴定 八、聚活性肥料田间效果 九、聚活性肥料品牌宣传 加盟淮海事业 共享财富盛宴 八大系列 50余款产品 淮海聚活性肥料产品及技术讲解 淮海聚活肥 聚养分 增活力 1、养分损失严重 A、挥发 B、径流 C、渗漏 肥料利用存在的两大难题 2、养分吸收不畅 A、养分被固化,不能被吸收 B、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 C、养分在体内运输速率慢 + 挥发 渗漏 主要是氮养分,转化成氨气,进而挥发 养分溶于水后,随水流渗入地下 养分的损失途径 径流 养分溶于水后,转化成离子状态,随水流失 + 养分吸收阻力 + + 固化 土壤吸附 体内运输阻力 科学研究表明土壤带有负电极性,所以对养分离子,尤其是氮、钾、微量元素具有吸附作用 作物体内离子的电性,会对养分离子的运输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主要是磷养分,与土壤中的钙、铝、铁等离子相结合,转化成磷酸盐,不能被作物吸收 提高肥料利用率两大途径 减少养分损失 提高养分吸收 淮海品牌+中国科学院 聚活性肥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pptx VIP
- T∕ZZB 2086-2021 塑料拖链标准规范.docx VIP
- 2025年文化教育职业技能考试-钢琴调律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docx
- 高清版40篇短文搞定3500词.pdf VIP
- 分流职员申请表标准模板.docx VIP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We're Family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肺保护管理策略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基于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动态危急值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绘本《我家是动物园》.ppt VIP
- 广州数控GSK928TF 车床数控系统 使用手册 速印版2009-5-13.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