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区道路网络形式 环通式 尽端式 内环式 风车式 1.7.2 道路分级和宽度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20~30m,车行道9~14m,人行道2~4m; 小区路:红线宽度10~14m,车行道5~8m,人行道1.5~2m(红线宽大于12m); 组团路:红线宽度8~10m,车行道5~7m,无需人行道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连接高层住宅时不宜小于3.5m; 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 2.5 道路分级 回车场地 其他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5.1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a、人车分行 b、人车混行 一、城市规划的层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作业题目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概述 第三部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第四部分 住宅设计原理 一、城市规划的层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作业题目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概述 第三部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第四部分 住宅设计原理 第五部分 居住区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城市规划的层次 第五部分 居住区规划与城市设计 学生作业的特殊性 规划类型边界的模糊性 (控规、修规、城市设计) 如:开放式社区的概念 城市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 城市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 城市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 城市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 2.分区规划由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各分区规划的范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组团和布局结构确定,其边界线应参照河流、海域、山脉、道路等地形地貌的分界并结合行政区划确定。 分区规划的内容应包括: 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2、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4、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 管线综合; 5、确定城市主干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路线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6、分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件,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 城市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集美分区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部门组织或会同区人民政府、政府其他业务主管部门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的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