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和发生情况;1.小斑病和灰斑病
2.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和褐斑病
3.遗传叶斑病和除草剂药害
3.矮花叶病和蓟马为害
4.粗缩病和除草剂药害
5.瘤黑粉病
6.纹枯病和鞘腐病
7.茎腐病和早熟
8. 穗腐病
;大斑病;病虫害识别;灰斑病;小斑病主要病斑类型;病虫害识别;小斑病;小斑病的地域分布;图片来自王晓鸣;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弯孢叶斑病;;;发生范围: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主
产量损失:苗期发病产损高于成株期
土传、气传病害,无再侵染循环
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
;苗期症状;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典型症状;抗病类型;感病斑;弯孢叶斑病的地域分布;?;;后期病斑常受日灼而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轮纹,或整个病斑变为枯黄;严重时穗小或无穗,结实不良,整株枯死。;玉米植株相同叶位上的相同位置,同时出现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黄色褪绿斑点,???斑上无其他真菌寄生,分离不到病原菌。;斑点无侵染性病斑特征,无中心侵染点,无特异性边缘;;病害发生原因;少数突变可在玉米苗期表达,并在后期恢复正常;
大部分突变体仅在某一个生育阶段,或某种环境条件下全部或部分叶片上才出现斑点;
也有的在整个生育过程所有叶片均有斑点,这样的病株很难成活。;玉米产业体系植保研究室;药害造成的下部叶片受损;?;病虫害识别;未抽出部分也能看见花叶现象; “银叶”;
扩展模式;病虫害识别;矮花叶病的地域分布;病虫害识别及调查记载;发生范围:黄淮海玉米区的春播区为主
产量损失:发病越早,产损越大
病毒病, RBSDV引起,受虫媒——灰飞虱发生的影响
抗性品种少,种子包衣部分防效
;粗缩病的地域分布;主要靠灰飞虱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小麦、水稻及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或病毒在以上寄主中越冬,翌春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玉米田。
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 ;2009年济宁试验站不同播期对粗缩病发生影响试验照片;病叶从最初症状出现到典型症状出现和衰变可分为以下阶段:
1、在接种14 d后叶片中部侧脉上开始出现散生透明点条,长约2-3mm,边缘清晰,两端钝圆——透明条点上下延伸成透明点线——透明点线变成蜡白色;
2、在接种后25 d左右,透明点线向叶背隆起成蜡白色脉肿(突)——蜡白色脉肿变灰黄色;
3、蜡白色脉肿变黄褐色。此时玉米病株严重矮缩不穗,始病叶及其上叶片僵直地向茎杆两侧伸展,病株生长开始衰退。;陈巽祯等,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华北农学报1986, 1(2 ):90-97 ;脉突;脉明;?;病虫害识别;玉米制种田中的瘤黑粉病问题突出;发生范围:全国,2016黄淮海病株率大多在1-5%,但是发生较为普遍
产量损失:整体不太大
土传、气传、虫传均可,一般无再侵染循环
防治:利用抗性品种为主,包衣效果不佳
;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发病后期;幼苗发病,常造成植株矮小、畸形、果穗不结实,严重者提早枯死 。;茎秆上的菌瘿多生于茎节部位,是由于腋芽被侵染后形成;也可以直接在茎秆上生成,一般出现在穗上部的茎秆上。茎秆上的菌瘿因生长迅速,耗费大量营养,常导致籽粒瘦秕和空秆现象。 ;雄穗感病,花粉量少或无,对制种田产量影响尤其严重 ;叶片上也可感染病菌,多发生在叶片基部,或机械损伤处,菌瘿小而多,常密集串生,病叶背面凹入,发病严重时,叶片弯曲变形。 ;有时叶鞘、苞叶、气生根也可感染发病 ;对其他籽粒的影响;菌瘿越大、数量越多产量损失越大 ;丝黑穗只在这两个部位表现症状哦;雌穗发病后期;雄穗不同发病阶段症状;丝黑穗病的地域分布;?;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湖北;病虫害识别;鞘腐病;;全国性病害;茎腐病:是一类病害的总称,特指成株期茎基部腐烂病。;
症状:青枯型 黄枯型。
镰孢菌(Fusaritunspp.)青枯型 黄枯型
腐霉菌(Pythium spp.)青枯型;青枯型(初期);青枯型(中期);青枯型(后期);青枯型(后期);青枯型(髓部症状,腐霉);黄枯型(早期);黄枯型(中期);黄枯型(后期);黄枯型(髓部症状);危害;;产量损失;发病时间对产量的影响;腐霉菌主要分布区域;早熟的果穗是紧实的,籽粒不松动
感染茎腐的果穗由于早死灌浆不满,籽粒松动
早熟品种田间表现整齐一致
感染茎腐品种,植株有枯死的有绿色的。
穗部表现不同;发生情况;?;穗腐病;发生情况;禾谷镰孢菌穗腐病;和小麦水稻残茬有关
和高温连阴雨有关;;子囊壳;防治方法:利用抗性品种;授粉前后叶面喷雾;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拟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本照片来自朱小阳;木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曲霉穗腐病;?;1.二点委夜蛾与地老虎
2.玉米螟与其他钻蛀性害虫
3.粘虫与其他食叶害虫
4.地下害虫、叶甲及其他常见害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