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届最新一轮复习.ppt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届最新一轮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7届最新一轮复习);单元解读 1.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本单元主要包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两个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主要包括两个特点、包容性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弘扬措施等。 2.近年来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中华文化两个特征的表现;结合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分析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常常结合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具体材料考查青年学生肩负的文化使命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全面掌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中华民族精神与各时期具体民族精神的关系。;考情分析;知识主线;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 文化 基本 特征;考点诠释: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见证: A、汉字 B、史书典籍 ;*;a、文学艺术;b、科学技术;成因:;;D、多民族文化的意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E、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2) 1.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2)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知识整合:全面理解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易错警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错误。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错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错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梳理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点1)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