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
教辅精选
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
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
之
⒈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
⑴。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⑵。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⑶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之也。(《满井游记》)
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山之僧智仙也之:
②名之者谁之: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
⑤悍吏之来吾乡之:
二、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四、王冕僧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