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非常脆弱,因日常的轻微摩擦而反复发作水疱。这种病不传染。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3种类型:单纯型,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区别在于水疱在皮肤中的深度,单纯型EB的水疱在表皮层;交界型EB的水疱在基底膜的透明板处;营养不良型EB是一种会结疤的EB,水疱在皮肤的深层组织,在真皮上层的致密板处。 临床表现 单纯型: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是隐性遗传。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大疱和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晰,愈后不留瘢痕,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受累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毛发、甲、齿、粘膜很少受累。至青春期可获改善。 营养不良型:分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和隐性营养不良型,显性的通常要轻一些,隐性遗传型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型损害具致残性。 显性发育不良型,生时发病,损害为松弛的大疱,Nicolsky征阳性,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白斑、棕色斑,常伴粟粒疹。毛发、牙齿常不累及。有时有鱼鳞病、毛周围角化症、多汗或厚甲等,生长和智力正常。 隐性发育不良型损害,出生或婴儿早期发病,除松弛的大水疱外,常有血疱, Nicolsky征阳性,大面积的皮肤缺损,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和色素障碍,粘膜易受累。随侵犯部位不同,可有失音、吞咽困难、唇龈挛缩等表现,并有甲和牙齿发育不良,毛发脱落及侏儒、爪手、假性并指等畸形。有癌变倾向。 交界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损为广泛的大疱, Nicolsky征阳性,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愈合缓慢,愈合不留疤痕,最严重的一型,常不能存活过婴儿期,40%多在出生后1年内夭折。 治疗 尽管遗传学基础已被阐明,但仍无有效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咨询和预防。 大疱性表皮松解的治疗主要针对其继发感染,原则为精心护理,保护局部,避免外伤、摩擦受热防止继发感染。 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缓解症状;交界性可短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新生儿皮下坏疽 是一种急性蜂窝织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尔发生在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在冬季比较容易发生。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皮下坏疽发病急,病变扩展迅速,如不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故其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病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哭闹和拒食,甚至有昏睡。开始,局部皮肤红肿,温度增高;触之稍硬,毛细血管反应明显,周围无明显界限,病变迅速向四周扩散,中央部位颜色转为暗红,触之较软,由于皮下组织液化而形成的脓液不多,触诊有皮肤下空虚、皮肤漂浮的感觉。但脓液积聚较多时,也可出出“波动”。在一部分病儿,局部皮肤出现多个水泡,并逐渐融合,内容物转为血性液体;中央部皮肤变黑,出现逐渐增大的坏死区。 治疗 诊断一旦明确,即作多处切口引流(一般约需作5~7处),切开要小而多,每个切口长约1-1.5cm。如有坏死出现,应随时将坏死皮肤切除。术后应经常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待创面清洁后,及早作植皮术。 全身应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还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提高病儿的抵抗力和促使伤口愈合。 先天性鱼鳞病 为常染色体阴性遗传。出生时皮肤即有干燥、潮红、发亮,似蒙上一层棕黄色牛皮纸。眼睑外翻,由于上皮细胞增生过盛,阻塞鼻孔,而致使呼吸受影响。皮肤紧张将口形改变,口周可见皲裂,耳壳增厚。指甲、毛发发育不良,且质地松脆,指、趾拳曲不能动。轻症者角化层较薄,呈棕红色或淡红色,反复剥脱可延至数月,最终局限于四肢伸侧。重症多因不能吮奶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治疗 本症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多在局部涂抹一些油膏,改善皮肤的干燥状态,常用3%水杨酸软膏、0.1%维生素A酸、或10%尿素软膏。外用5%乳酸软膏可去除磷屑。皮肤继发感染时可使用有效抗生素。 血管瘤 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临床表现 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 1.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粘膜。 2.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3.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可压缩。 3.体位元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