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与健康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环境与健康;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正常的呼吸道具有一系列的防御功能,对进入呼吸道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阻挡和吸收作用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烟雾事件造成的急性中毒: 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由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空气造成 著名的有1930.12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特点;④地理特点:河谷和盆地易发生 ⑤主要症状及死因: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表现为咳嗽、喉痛、胸痛、呼吸困难、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主要死于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 ⑥敏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及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2)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洛杉基市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最早并多次发生在美国的洛杉基市,1955年在持续一周时间内,哮喘和支气管炎流行,65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升高,平均每天死亡70~317人 其它城市如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印度孟买、我国兰州等地均有发生过;主要特点;④地理特点:南北纬60度以下以及靠近海滨的大城市 ⑤主要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和皮肤潮红等,严重的会出现心肺功能异常或衰竭 ⑥敏感人群:心肺疾病患者;2、生产性事故造成的急性中毒;美国联合炭化公司的农药储料罐爆炸;1986年4约26日,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大量裂变产物释出,13万人暴露,31人死亡,233人受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二)慢性及远期危害;1、呼吸道炎症及肺功能下降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酸雾、硝酸雾及颗粒物等反复作用机体的感受部位,可引起组织充血、发炎如咽炎喉炎、眼结膜炎及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炎症反复发作即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2心血管疾病 继发于肺病的肺心病,CO和氮氧化合物能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加重心脏负担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唾液融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 4变态反应疾病 花粉、某些微生物和灰尘等是已知的变应源;5慢性中毒 铅、镉、铬???氟、砷、汞等如铝厂、磷肥厂、冶炼厂周围氟中毒,含铅汽油的使用使血铅含量上升 6致癌作用 砷、苯并芘致癌;工业革命以前,很少有人死于肺癌,但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肺癌的发生几率逐步上升,人们对肺癌的发生日益关注;国内大量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几率明显正相关 我国沈阳、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居民的肺癌死亡率与大气中的苯并芘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温室效应导致南极冰川融化;(二)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类化合物、氧化二氮,四氯化碳以及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排放的氮氧化合物都能破坏臭氧层,造成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 (三)酸雨形成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溶于水汽中氧化凝结形成pH值小于5.6的降雨,即为酸雨;臭氧层破坏;酸雨形成;(四)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烟尘能促进云雾形成,吸收阳光,影响紫外线生物学活性,导致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增加 大气中的颗粒物由于能够散射太阳光,可以降低大气的温度;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五)其它 影响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如污秽、恶臭、刺激性气体等 现在生活报纸上关于城市或农村工业污染给居民带来生活不便的报道日趋增多;其它 影响;第四节 大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 ;一、颗粒物;颗粒物的自然污染源;(1)、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各种燃烧过程(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包括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产生的烟尘;(2)、工业生产过程 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水泥厂和石油化工厂等,这些工业排放的颗粒物往往含有一些特殊的有害物质如铅、氟、砷等 (3)、建筑工地和交通扬尘 (4)、二次污染物;2、分类 粒径小于100微米,悬浮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的通称颗粒物。 从卫生学意义上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总悬浮颗粒物(100微米) (2)、可吸入颗粒物(10um):能够进入呼吸道,并且能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又称飘尘。 (3)、细颗粒物(=2.5um):易于滞留在中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能穿透肺泡进入血液;(二)颗粒物对健康的损害;(2)不同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不同: 粒径10um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需要9小时,1um的颗粒物需要9~98天,0.1um的颗粒物需要120~140天,小于0.1um的颗粒需要5~10年;(3)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滞留在呼吸道的位置不同,粒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大于5um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可通过吞咽至胃,或随咳嗽或打喷嚏排出体外;粒径小于5u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 粒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多在肺泡内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