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股权激励的公司投资效率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09030503004)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sk014)资助。
作者简介:赵惠芳(1952-),女,江苏泗洪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技术创新。刘曼(1987),女,河南商丘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面:财务管理。潘立生(1963),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与投资研究。
赵惠芳 刘曼 潘立生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09)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现象,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制度,通过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趋同,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减少过度投资行为目的。本文选取实施股权激励的22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高公司投资效率。
关键字:投资效率,过度投资,股权激励
A research about Investment Efficiency based on Equity Incentive in company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over-investment is common in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Equity incentive, as a system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 in order to reduce agency costs as well as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So it makes the interests of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converge.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ity-based incentives of 22 listed companies as samples, empirical studies of equity-based incentives for investment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quity-based incenti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Key Words: Investment efficiency, Over-investment, Equity incentive
一、引言
投资活动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际投资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GDP增长率为10%左右,表明我国的GDP增长主要由较高的投资支出所拉动。200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33.5%,增速创下近年新高,且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增长了近九成。
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问题,投资的大幅增长带动了生产能力的扩张,在外需持续不振,内需动力不足之际,加大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而过度的投资势必存在一些非效率投资项目,由此造成了产能的巨大浪费,对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在此背景下,如何降低过度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司投资问题一直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核心。1958年,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在其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阐释了完美资本市场中公司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无关的观点。然而, 由于现实的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代理问题,投资决策往往会偏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即公司可能接受一些净现值小于零的投资项目——过度投资,或者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投资不足。
(一)投资不足相关研究
Myers(1984)融资秩序论认为,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约束会导致公司投资不足。Jaffee和Rusesl(1976)认为,当公司通过债务进行融资时,公司内部所有者和外部债权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当债权人合理预期到在涉及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处于信息劣势者的地位,并有可能承担因信息不对称而招致的逆向选择风险时,债权人可能会减少甚至放弃对企业的投资,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融资成本,使按市场均衡下的债券利率计算出的投资项目净现值从大于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