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绝句 《论诗三十首》绝句是按时间顺序评论自汉至宋的诗史上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流派,在评论中贯彻着作者的诗学观点。主要有: 第一、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第二、崇尚清新自然之美。 第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阮籍的,他认为阮籍的诗歌文笔纵横,有如长江奔流一般的恣肆,且神韵幽远。这正是阮籍高尚的情怀和愤慨之气的自然流溢,真情实感的自然抒发。世人皆以为阮籍的“狂”与“痴”,岂不知阮籍所处时代正是司马氏大肆屠杀异己的恐怖的政治时代,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旷世之才却不得不以一个“酒痴”来逃避迫害,故而也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元好问可谓阮籍的隔代知己,他深知阮籍是“不狂”的,认识到阮籍心中的“块垒”是“高情”的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诗品诗风之所在。这组诗:论诗歌的诗品诗风。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元好问没有对这个情感发生学的大问题直接表态,但他在组诗第十一首突出强调了诗人要抒写在现实中产生的真实感受。只有“眼处心生的诗句才能写得出神入化,这是一种直观性的审美感受,是那些“暗中摸索”,临摹前人作品的诗人所不能获得的体验,因而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间,就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的界限。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评价陶渊明,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无人工雕琢粉饰的痕迹,清新真淳,无矫揉造作诗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诗艺魅力。但元好问心目中陶渊明,虽然能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并不超脱飘逸,他的诗歌还是运用了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并没有超脱于现实之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元好问认为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才形成了《敕勒歌》豪放刚健、粗犷雄浑这样的格调的艺术作品,强调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也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的本真。这是论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这首诗是元好问批评陈师道的,陈师道的作诗是闭门造车,着意于锤炼字句,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意象清新,春意盎然,浑然天成。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反对雕琢粉饰,借谢灵运的名句讽刺陈师道闭门觅句,浪费精力,写的诗歌劣质。这是论诗意境界的创作。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认为建安文风,西晋时的诗人还能继承,建安风骨的影响比较大,真是“壮怀犹见缺壶歌”了。但是,诗歌绮靡文风也已经潜滋暗长,他以张华为例,指出张华的诗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后来到了晚唐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而这样的绮靡婉艳的作风是不利于诗歌发展的,虽然名气大,也不过一时罢了。缺乏豪壮慷慨的风骨就不是好诗。 “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强烈不满情绪。 “缺壶歌”的典故 晋代王敦酒后咏曹操的《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来用“缺壶歌”作为抒发壮怀豪情的典故。 刚健雄浑固然可贵,但婉约秀丽也自娱人。 但后人对他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多有非议,认为刚健雄浑的风格固然可贵,但婉约秀丽的作品也自有娱人之美,如清代诗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就说: 先生休讪女郎诗,山石拈来压晚枝。 千古杜陵诗句在,云鬟玉臂也堪师。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杜诗中有名的爱情诗。作者在特殊背景下,在特殊的人生遭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