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我们是两条找不到方向的鱼。耳边没有了“唰唰”的推麻将声,也没了孩子的哭声。只有那条锈迹斑斑的水管在不紧不慢地滴水。……一路上,黑暗中的我踢到了被人遗弃的木棒,发出闷闷的响声,你搂着我的肩,轻轻带着我绕开。天空仍是昏黑,也许是月亮忘记了上岗的时间。不明白你怎么可以如此神通广大地带着我避开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物。黑暗之中,你紧攥我的手,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者精妙地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晚上(停电),回家路上的小细节(走黑暗小路)。文中的“一路”具有双重含义,指实际的路,还指“我”的成长之路。文章借典型、独特的个性材料,表现了母爱一路呵护,给“我”带来勇气与温暖,伴“我”成长。 2.从自身观察、感悟中选材。 这个材料打动我了吗?我真的要选这个材料吗?选材时,这两个问题要先问自己两次。要打动别人,先要打动“我自己”!自己都不动情的东西,我们难道期望别人会动情?难道读者都比较傻?这样一说,大家也许会吓得更不敢动笔了。这时我们可以默念第二条:个性的体验,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即使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伟大”的东西,即使是很小的感受! 但很多同学选材却最不喜欢向自己的内心去挖掘,反而喜欢选择那些空泛的俗套的材料,比如什么汶川地震,你了解多少细节呢?你认为自己了解的细节你身边可能就有十几个也了解的同学,你有把握同样的东西写得比他们好吗?!所以,文章落入假大空,根源是人性的懒惰!从作文角度来说是对选材的误解,也是极大的遗憾!其实,每个同学的心中都会有真实感人的独特瞬间,只要它真的曾经打动过你,那么,就选它了! 所以,构思选材,要先让脑子360度转起来,想想曾经出现过什么鲜活的人或事可供选择,这是写好作文必须做的事。 有时,我们有很好的事例可写,但也许它是我们内心的秘密或简直难以启齿的事,我们不敢将这些内心真挚的情感抒写出来。其实,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于人于己有价值的,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好题材!藏 于内心的真东西,写出来,必定最真实、最感人。拿出勇气来,让心灵深处的“底片”绽放为文字的精彩与动人,让真情满溢你的文章!而发自肺腑的写作,自我的释放、情感的宣泄,也必定能换来一刻心灵的顿悟和一片生活的新视野! 比如考场作文《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中,作者直叙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真实记叙家庭遇到的困难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与苦恼。后来“我”与妈妈谈话,她的坚强和乐观很好地安慰了“我”,也开导了“我”。作者真实的心路历程在作文中真实地娓娓道来,生活的真实包含着亲人间的真情,与对 这样的材料,就是我们强调的“自身”观察和感悟,它独一无二,仅此一家;这样的文章,是阅卷老师也动情的好文章! 人生的感悟,道出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酸甜苦辣不可少,只要你以积极的心态和人文情怀去拥抱生活”的主旨。 3.从时代热点中选材。 一味从以往的他人佳作中,选择重复别人的、千篇一律的材料不太可能令人耳目一新。视野较宽广的同学,将自身放入社会、国家或历史等大视野中,选择在作文中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其时效性,使文章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今天真好”是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其中一篇满分作文没有写自身小事,而将眼光投到国家与历史的层面。文章从“2008年12月26日这一天,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承担护航任务”写起,围绕着“开我国门”,精炼地回顾历史;并在结尾,将“今天”升华为广泛意义上的先辈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创造的“今天”。文章以热点话题切入,选材精当,做到了内容新颖,立意也高远。 再如,200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要求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记叙文。有位考生的标题是《脚步,在此刻停住》,虽然当时写抗震救灾题材的作文很多,但该考生还是在热点中巧妙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他结合自己5月19日全国哀悼日那一天下午历时3分钟的心路历程,将题目要求的“脚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写了当时班级发生 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哀悼时脚步停止,切入到中华民族腾飞的脚步不会停止,表现了考生独到的眼光,高远的立意。 视野开阔的热点选材,确实能将立意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对作者的知识积累和驾驭材料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自身真切的体会、独立的思考非常重要,如果人云亦云,文章会空泛无所依托,不如弃用! 4.从经典名著中选材。 借用经典,结合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改编,有时也能出奇制胜。 比如,在“_____________并没有结束”的半命题中考作文中,有位考生借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给它续写了一个奇特的结尾。文章起名为《修行并没有结束》,作者创造性地续写了一个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后,在庆功宴会上为争“头功”发生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