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讲 生物中心主义:“敬畏生命”与“尊重自然” 一、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 阿尔伯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又译史怀泽):20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 另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称赞他具有“质朴的伟大”,说“他在一切领域内都避免了粗暴和冷酷的行为方式”。 罗素:“世上真正善意、献身的人,非常罕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适于理解和无资格比拟这种人的。施韦泽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献身于世的人。” 阿尔伯特·施韦泽 拥有四个博士学位的施韦泽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管风琴演奏家、管风琴制造高手、医生,著名人道主义者。 21岁立志:30岁之前为研究学问和艺术而生活,30岁以后献身直接服务人群。 53岁获得歌德奖,77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52),85岁获得加蓬共和国赤道十字星最高勋章。 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并终生身体力行。 《文明的哲学》与欧洲文化批判 施韦泽痛感欧洲文化麻木不仁(不注重“生的意志”),欧洲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可在道德上并没有真正的进步,人们沉迷于追求物欲,强调对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世界大战,这样的道德是浅薄而不完整的,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灭亡。 如何促进文明在道德上面的进步呢?如何让文明充满活力而繁荣呢? 在悟出“敬畏生命”这一原则之前,他百思不得其解。 顿悟 1915年9月某一天,施韦泽被请到欧格威河上游约两百公里的恩古米出诊为一个传教士看病,他搭乘河轮前往,同船的都是黑人。 在乘船旅行途中,他又在思考可作为重建新文化的关键的新伦理观念。 到了第三天傍晚时分,他既困惑又疲劳,思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就在此时,他看见4只河马和它们的幼仔也在随船游行嬉戏,他极度疲乏和沮丧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概念:“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也就是体认生命的尊严和可贵,并珍视生命,在生命之前抱持谦恭和敬畏之意。 我们必须将“生的意志”当作神圣的东西,予以肯定尊重,并且应当深惧对生命的破坏和压迫。 敬畏生命绝不只是敬畏人的生命,还包括敬畏一切生物的生命。 因为,尽管“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但我在求生存的生命之中”。 他曾说过:“到目前为止的所有伦理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它们相信,它们只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善恶标准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 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敬畏生命的实践 放弃美好前程,学习医学,治病救人。 1913年2月26日,启程深入非洲腹地,4月15日抵达兰巴伦,兴建医院,免费救治黑人。 一生共十余次返回非洲,最终埋骨非洲。 演奏管风琴、到处演讲,为医院筹集资金。 82岁(1957)向全世界呼吁停止原子弹试爆。 不仅敬畏人的生命,也敬畏一切其他生命。 他从不杀死蚊子,不辞劳苦驱赶蚊子而拒绝使用DDT。 “敬畏生命”与道德共同体的扩展 施韦泽主张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一切生命,他于1923年写到:有道德的人“不打碎阳光下的冰晶,不摘树上的绿叶,不折断花枝,走路时小心谨慎以免踩死昆虫。” 原始人的道德观念很狭隘,只救助本氏族的人,奴隶社会不把奴隶当人,今天很多人都觉悟到对所有人都负有道德责任。而施韦泽认为真正文明的人应当对一切生命都负有道德责任。 一场伦理学的革命 顿悟出“敬畏生命”这一观念,一种新的伦理和文化就呼之欲出了。 敬畏生命,既是尊重“生的意志”,也是道德进步的标志和繁荣的保障。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维护“生的意志”,实现真正的人道。 辛格和雷根等人的思想也在强调人道的同时强调人道地、仁慈地对待有感觉的高级动物,但这是不够的。 “敬畏生命”伦理学是人道主义的延拓,是最彻底的仁慈主义伦理学。强调人须在道德上提升自己,人须变得更仁慈,才是文明的。 佛教的“不杀生”与“慈悲为怀”。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即仅当人类能善待一切生命时,才能彼此善待。只有“敬畏生命”人类才能走出“核战争”的阴影。 讨论: 为什么没有人与生物之间的和谐,就没有人类内部的和平? 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带来人类的全面进步。 人类已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外在的力量,却十分缺乏精神的和内在的力量,只有当我们能培养起对生命的敬畏时,才能产生和我们的物质力量相称的精神力量。 “敬畏生命”与生存斗争 按辛格和里根的道德要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尚有东西可吃,因为他们认为吃植物、菌类绝不会有悖于道德。如果杀死任何生物个体都是道德上的错误,那么人类又该如何生存呢? 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人不可避免地要杀死其他生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