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霉菌污染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食品的霉菌污染 及其预防 一、霉菌的概述 (一)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条件 1、食物中的水分 2、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3、基质(营养来源) 1、食物中的水分 可被霉菌利用的水分 保水剂:食盐、糖、酒 咸菜、蜜饯、炼乳含水多,不易发霉? 2、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1)适宜湿度为80~90%(70%—霉菌不产毒) (2)适宜温度20~28℃ <10℃或>30℃生长↓,0℃几乎不长。 (二)霉菌毒素 1、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2、对人体的危害 (1)霉菌毒素中毒(食物中毒) (2)三致—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 (三)霉菌污染的指标 ① 霉菌污染度 单位食品中的霉菌总数。标准见表2-6-1 ② 霉菌菌相构成 食品中曲霉和青霉较多,预示食品即将霉变;根霉和毛霉的出现,常表示食品已经霉变。 防 霉 (1)田间:防虫、防倒伏 (2)收割:及时晾晒、干燥,水分至安全线以下 (3)运输:保持粮粒及花生外壳完整 (4)贮藏:除湿(降至安全水分以下)、通风 低温(10℃以下) 惰性气体(N2,CO2) 杀菌(γ-射线与药物) 去 毒 (1)挑选霉粒: 效果好,人力多,家庭及小规模生产应用 (2)碾轧加工:用于受污染大米 (3)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 用于家庭中大米去毒 (4)加碱去毒:植物油 (5)物理吸附(白陶土、活性炭):液体食物 * * 一般霉菌产毒的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生长最适温度为37℃,而产毒则以28~32℃为宜。 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和少量氮、矿物质。 霉菌产毒只限于少数菌种中的个别菌株(霉菌产毒只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 主要产毒霉菌 (1)曲霉菌属: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 (2)青霉菌属:岛青霉 (3)镰刀菌属 小故事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1960年英国发生了一起“火鸡病”,在几个月内死亡10只火鸡。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羽翼下垂,发病后昏睡一周而死亡。死时头向后背,脚向后伸,呈一种特殊死象。解剖见肝脏出血及坏死,肾肿胀。研究结果发现饲料掺的花生粉(从巴西进口的)中含有一种使火鸡致死的荧光物质,并证实了该物质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故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分为1型和2型,1型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如AFB1、AFG1、AFM1 。 AFB2a、AFG2a是AFB2、AFG2的羟基衍生物 毒性和致癌性不同:AFB1、AFM1的急性中毒剂量几乎完全相同,但AFM1对小鼠的致癌活性只及AFB1的1/10 1、急性毒性:毒性为KCN的10倍。年幼动物、雄性动物较敏感,肝脏损伤(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肝脂肪浸润、肝出血等急性病变〈例〉“火鸡病”, 2、致癌性:不仅主要致肝癌,在其它部位也可致癌;除长期慢性作用可诱发肿瘤外,还有所谓“冲击量”致癌。 《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碾轧加工法:一般适用于受污染的大米(污染部位主要在种子皮层和胚部) 3、基质(营养来源) 糖 (饼干、面包和谷类) 天然基质>人工培养 [小故事]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aflatoxin,AF) P-138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 物,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 二、黄曲霉毒素污染及预防措施 AF的毒性比较(鸭雏口服LD50,mg/kg) AFB1 AFM1 AFG1 AFM2 AFB2 AFG2 AFB2a AFG2a 0.24 0.32 0.78 1.2 1.7 3.5 240 320 AF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为AF污染指标 (一)化学结构 分B系、G系、M系,每系分为1和2亚型 耐热性强(280℃才能完全破坏) 不耐碱 ,遇碱形成盐 —— 去毒 于长波紫外光下可产生绿色(G系)或紫 色(B系)荧光 —— 测定 (二)理化特性 (三)产毒条件 湿度 80%~90% 温度 25~30℃ 氧气 1%以上 营养来源(大米、玉米、花生粉) (四)对食品的污染 1、主要污染食品:粮油及其制品, 特别是花生、花生油、玉米和 棉籽 2、主要污染地区:长江中下游 (温暖潮湿) (五)毒性 急性毒性 剧毒,肝脏毒,鸭雏最敏感 慢性毒性 慢性肝损害 致癌性 是目前公认的最强化学致癌物 敏感动物为大白鼠 地区 肝癌死亡率(10万分之?年) 主粮AFB1含量(μg/kg) 人年均摄入量 (mg)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