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寄生虫专题知识宣教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误食含蚴卵 含幼虫卵 胚胎期卵 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 在小肠内发育 成虫寄生在回盲部 卵内幼虫在 十二指肠孵出 雄 雌 在人体外的发育 在人体内的发育 图10-3蛲虫生活史 二、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 小肠回盲部 2.感染阶段 感染期虫卵 3.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三、致病性 蛲虫病的主要表现是刺激皮肤引起肛门及会阴部奇痒。蛲虫可异位寄生,引起相应部位炎症。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常用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 五、防治原则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儿童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洗手,防止肛—手—口自身反复感染;常用的驱虫药物为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似葵花籽仁。一对呈分支状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2.虫卵 黄褐色,似芝麻粒形,具卵盖,有一肩峰及小疣。卵内含有毛蚴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二、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 肝胆管 2.感染阶段: 囊蚴 3.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4.中间宿主: 豆螺等淡水螺; 淡水鱼、虾 三、致病性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中,引起肝吸虫病。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等。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沉淀法提高检出率;皮内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诊断有辅助诊断意义。 五、防治原则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食生的或半生的鱼虾,严控中间宿主;首选药物为吡喹酮。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椭圆形,似半粒黄豆,卵巢与子宫并列,两个睾丸并列。 2.虫卵 金黄色,椭圆形,略不对称,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及十余个卵黄细胞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二、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 肺部 2.感染阶段 囊蚴 3.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4.中间宿主 川卷螺 溪蟹、蝲蛄 三、致病性 主要是由于童虫和成虫在组织脏器寄生、移行、窜扰、异位寄生所造成的机械损伤和病理反应。可表现多种类型。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在痰或粪便中查获虫卵;皮下结节检获虫体均可确诊。 五、防治原则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食溪蟹、蝲蛄;防止粪便和痰中的虫卵入水,阻断传播途径;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细长,外观似线虫。雌雄异体;雄虫形成抱雌沟;常有睾丸7个,呈串珠状排列;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雌雄虫呈合抱状态。 2.虫卵 淡黄色,椭圆形,卵壳薄,无盖,有一小棘;内含一毛蚴。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 二、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 门脉-肠系膜静脉 2.感染阶段 尾蚴 3.传播途径 经皮肤感染 4.中间宿主 钉螺 三、致病性 尾蚴钻入人体,引起局部皮肤瘙痒和丘疹,引起尾蚴性皮炎;成虫寄生在血管内,引起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虫卵致病最为严重,最常受累的是肝脏和结肠。表现急性期血吸虫病、慢性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低,适用于重度和急性感染者;沉淀法和毛蚴孵化法可提高检出率。对于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可采用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五、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病人;消灭钉螺,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健康教育,不接触疫水。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第六节 日本裂体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乳白色,半透明,长带状,由1000多节节片组成,分头节、颈部、链体三部分。头节仅为一节,具有生发功能。链体依次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节仅含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分支数为7~13支。 2.虫卵 近球形,卵壳极薄,易脱落,常见外层是较厚的、棕黄色的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二、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 小肠 皮下、脑、眼 2.感染阶段 虫卵;囊尾蚴 3.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4.中间宿主 人、猪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三、致病性 1.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一般症状较轻。 2.囊尾蚴 囊尾蚴寄生人体,引起囊尾蚴病,较成虫严重,其危害程度可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数量而异。常见皮下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常见寄生虫专题知识宣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十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 李艳薇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