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检查1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学检查 C.1粪便检查 C.1.1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 操作步骤:取受检者粪便约30g,先置于40目~60目/25.4mm的铜丝筛中,铜丝筛置于下口夹有铁夹的尼龙绢(260目/25.4mm)袋口上,淋水调浆,使粪液直接滤入尼龙绢袋中,然后移去铜丝筛,继续淋水冲洗袋内粪渣,并用竹筷在袋外轻轻刮动助滤,直到滤出液变清。取下夹于袋底下口的铁夹,将袋内沉渣淋入三角烧瓶。如需加做沉淀镜检,可在烧瓶中吸取沉渣3滴~4滴放在载玻片上,抹成涂片,涂面应占载玻片面积的2/3。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涂片尚能看清印刷字体为标准,将涂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全片镜检时间不宜少于2min,每份粪便至少检查两张涂片,镜检时应仔细识别血吸虫卵和其他蠕虫卵。然后将盛有粪便沉渣的三角烧瓶加水至离瓶口1cm处,放入孵化室(箱)或在室温下孵化。一定时间后取出烧瓶,观察毛蚴。一般需观察2次~3次,观察时间随温度高低而不同。温度高时孵出较早;温度低时毛蚴孵出迟。气温超过30℃时,第1次观察可在0.5h~1h后进行,阴性者可在4h后观察第2次,8h观察第3次,3次均为阴性者,判作阴性结果;气温在26℃~30℃时,可在孵化后4h开始观察,阴性者8h及12h再观察1次;气温在20℃~25℃时,则可在8h后观察第1次,12h后观察第2次;如利用自然气温孵化,一昼夜之间的气温悬殊,可在操作后的次晨再观察1次。一般室温在25℃以上时,可利用自然气温孵化,无需加温。 观察毛蚴时,应将烧瓶向着光源,并衬以黑纸板。要注意毛蚴与水中原生动物的区别。如有怀疑,可用毛细吸管吸出,在显微镜下鉴别。 C.1.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操作步骤:置尼龙绢片(80目~100目/25.4mm)于受检粪样上,用软性塑料刮片在尼龙绢片上轻刮,粪便细渣即由绢片微孔中露至绢片表面。将定量板(3cm×4cm×2.5mm,板中圆孔的孔径为3.5mm,刮平后,孔中可容粪量41.7mg)放在载玻片中部,以刮片从尼龙绢片上刮取细粪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满刮平。小心提起定量板,粪样即留在载玻片上。取一张经甘油-孔雀绿溶液浸渍24h的亲水性玻璃纸(30 mm×30mm),盖在粪便上,用橡皮塞或另一块载玻片覆于玻璃纸上轻压,使粪便均匀展开至玻璃纸边缘。编号后置于25℃室温,相对湿度75%下过夜,镜检。否则会因透明过度而漏检。每份粪样至少需做2张涂片,以镜检每片平均检出的虫卵数乘以24即为1g粪便中的虫卵数(EPG)。 C.1.3集卵透明法 操作步骤:将粪便充分搅匀后,取5g置于搪瓷杯中,加水调成粪液。把粪液通过60目/25.4mm的铜丝筛淋水滤入2只套叠在一起的尼龙袋中(袋深20cm?,袋口直径8cm,外袋260目/25.4mm,内袋120目/25.4mm)。然后移去铜丝筛,继续淋水冲洗袋内粪渣,并把袋轻轻振荡,使加速过滤,直至滤出液变清为止。用药勺刮取外袋内全部沉渣,分作涂片。 在沉渣图片上,覆盖经甘油-孔雀绿溶液浸渍24h的亲水性玻璃纸(2cm?×5cm),以玻片压匀,置室温中过夜,次日镜检。以全部沉渣获得的虫卵数相加,再除以5得出每克粪便中虫卵数(EPG)。 C.2直肠活组织检查 按医院常规进行。本法可用于医院和血防站内对疑似病人的诊断,不宜用于普查。 附录D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