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专题知识宣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让我们顺着这条线索,看一看诗中的描写吧。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论积贮疏专题知识宣讲 论积贮疏 《汉书?食货志》 贾谊 C 关于《汉书》 《汉书》: 作者: 朝代: 内容: 《四史》: 文学常识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东汉 分为8表、10志、12帝纪、70列传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晋陈寿的《三国志》 C 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 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 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为“本纪”,“传”为“列传”。 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 关于史书中的几个名词 文学常识 断代史 通 史 纪传体 编年体 C 西汉初期,社会生产力还未恢复正常。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人民很多弃农从商(舍本求末),阶级矛盾趋于尖锐。贾谊看到了这种有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危机,写下本篇奏疏,劝文帝重农积粮,以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并以此文,多方面论证了重视农业生产对国富民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积贮的根本办法,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前途的高尚品德。 知识 背景介绍 C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二十多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官至太中大夫。后被权贵中伤,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复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失职,忧郁而死,年仅33岁。他的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鵩鸟赋》等。 知识 作者简介 C 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1]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议。 [2]实,充满 [3]“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 [4]亡,通“无”。 [5]屈,尽,竭尽。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1]孅,通“纖”,细致。悉,详密。 [2]本,指农业。末,指工商。 [3]残,伤害。 [4]淫,形容词,过度、过分。 [5]贼,危害。 [6]或,句中语气词。 [7]大命,指社稷的命运。泛,通“覂”(fěng),倾覆,倒。 [8]振救,拯救。 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1]靡,浪费 [2]蹶(jué),竭尽。 [3]几(j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