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A.1 流行病学 A.1.1 传染源: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A.1.2 传播途径: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或/和血液传播。 A.1.3 易感人群: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除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群外,对4种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 A.1.4 地区分布:全球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南美、东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次大陆、南太平洋地区和东欧等。我国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贵州、西藏、江苏、山东、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四川、湖南、重庆、辽宁、上海、陕西、甘肃、新疆、福建、河北、山西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备疟疾传播条件。 A.1.5 季节分布:热带地区通常全年都能传播,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传播季节在5月~10月。 A.1.6 年龄、性别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通常以青壮年发病为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A.2 临床表现 A.2.1 潜伏期:间日疟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一般为12d~30d,长者可达1年左右;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仿;恶性疟一般为11d~16d,三日疟一般为18d~40d。 A.2.2 前驱期: 初发患者发作前3d~4d常有疲乏、头痛、不适、畏寒和低热等。 A.2.3 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先后出现寒颤、发热、出汗退热的周期性症状。但初发患者临床发作常不典型。多次发作后可见贫血、脾大。 恶性疟多起病急,寒颤,出汗期不明显,热型不规则,持续高热,可达20h以上,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较短。 A.2.4 发作周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为隔天一次,但间日疟初发病例的前2~3次发作周期常不典型,呈每日一次;其后可呈典型的隔天发作。恶性疟一般间隔24h~48h发作一次,在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患者体温可不恢复正常。三日疟隔2日发作一次,且较规律。疟疾的发作多始于中午前后至晚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A.2.5 重症疟疾 重症疟疾患者可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指征: 昏迷、重度贫血(血红蛋白<5g/dL,红细胞压积<15%),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265μmol/L)、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血糖<2.2mmol/L或<40mg/dL)、循环衰竭或休克(成人收缩压<70mm Hg,儿童收缩压<50mm Hg)、代谢性酸中毒(血浆碳酸氢盐<15mmol/L)等。 A.3 特殊类型疟疾 A.3.1 孕妇疟疾:症状一般较重,特别是感染恶性疟原虫时,易于发展为重症疟疾,且往往造成早产或死胎。 A.3.2 婴幼儿疟疾: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起病多呈渐进型,常表现为不宁、厌食、呕吐,热型不规则,易发展成重症疟疾。 A.3.3 输血性疟疾:由输入含有疟原虫的血液而引起,具有潜伏期短和无复发的特点。 A.3.4 先天性疟疾:含有疟原虫的母体血经受损的胎盘或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受损而进入胎儿,在出生后7d内发病。症状与婴幼儿疟疾相似。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