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原教授“拉胀”研究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高原教授“拉胀”研究史(1990.01.01-2005.10.10) 1990.01 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接到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高分子物理学家山姆 . 爱德华兹(Prof Sir Sam Edwards, FRS)自英国剑桥大学打出的越洋电话,告知有一博士后工作可提供,是研究一种神秘新材料。略加思索,便欣然接受。尔后,只得推迟应北大教授冯新德院士之邀回国到北大化学系任教的日期至2年后。 1990.07 获得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做了2个月博士后之后,赴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凝聚态理论组(Theory of Condensed Matter Group)做为期2年的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研究课题为“负泊松比高分子网络的分子设计、人工合成及理论模型”。 1990.11 向博士后研究资助方ICI公司(ICI Chemicals Polymers Ltd)的Dr I J Hutchinson提交题为“Synthesis of Negative-Poisson-Ratio Molecular Networks”的研究方案(Research Proposal),并获批准。 1991.05 应ICI公司的Dr I J Hutchinson之邀,全免费在ICI Chemicals Polymers Ltd所在的Runcorn研究院做了为期一月的负泊松比分子网络的分子设计或构象优化工作,首度使用了当时还未上市的MSI的Discover商用分子模拟软件。结束时提交了题为“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Auxetic’ materials --- A Novel Class of Molecular Networks with Negative Poisson Ratios”的研究报告,也是全球第一个人工合成负泊松比分子的研究报告。之后被收入ICI公司机密报告(报告号:I C 15657, 2 September 1991)。 1992.02 在美国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上单独署名发表第一篇有关拉胀的论文“Negative and conventional Poisson’s ratios of polymeric networks”(Gaoyuan Wei, J Chem Phys 96(4),3226-3233,1992)。 1992.04 在美国Computational Polymer Science期刊上与Sir Sam Edwards联名发表第二篇有关拉胀的论文“Polymer network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s”(Gaoyuan Wei and S F Edwards, Cmput Polym Sci 2(1),44-54,1992)。 1992.05 回国前在英国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邮寄了题为“负泊松比高分子网络的合成路线选择及制备”的青年基金基础研究申请书,并获批准(5.0万元人民币,1993.1~1995.12)。在该申请书中首次给出新出现的英文科学术语“Auxetic”的中译文“拉胀”。 1992.06 与Sir Sam Edwards一同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化学会年会,并顺访母校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及Ithaca、Boston、San Francisco、Seattle等地的中国留学生、华侨及美国朋友。在西雅图将在美国7年的全部学习资料海运回国。 1992.07 回到阔别9年的祖国,在北京机场见到父亲魏象富、二妹魏代英、三妹魏红英及代表冯新德院士前来接机的北大教师黄兰。暂时安顿于北大勺园留学生楼,与美国等国留学生一起住了3个月,后搬往新落成的燕东园外的东大地(即现在的北京大学4-7公寓)七甲606,直到2001年元旦。也正于此,与栾巍巍于1994年11月结婚,并孕育了独生子魏恺寰(1997年3月出生)。 1992.08 应邀赴长春出席中国化学会1992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8月15-19日),并作邀请报告“负泊松比高分子网络的理论模型”。会议期间首次结识许多祖国高分子学界名家及普通教师与科研人员。 1992.09 开始了在北京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生涯。 开的第一门本科生/研究生选修课是“高分子材料(化学系,1993春季学期)/高分子统计理论(高分子专业,1993秋季学期)”。 指导毕业的第一个本科、硕士、博士生(含工作年限与毕业论文题目)分别是:陈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