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氰化物如此令人恐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氰化物如此令人恐惧? 最近发生在天津的爆炸事故成为了举国关注的焦点新闻,而在事故发生后的诸多报道中,发生事故的仓库存有700吨氰化钠无疑是让许多人感到极度恐慌和震惊的新闻。事实上,氰化物泄露或疑似泄露的事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而几乎每一次这样的消息见诸报端都会让人极度不安。那么,什么是氰化物,它为什么如此令人恐惧呢? 所谓氰化物,通常指的是含有氰基的化合物。氰基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结构,只含有碳和氮两种原子,但它自身不能稳定存在,必须通过其中的碳原子与钠、钾等金属元素或者氢元素的原子结合,这就得到了氰化钾、氰化钠和氰化氢等我们听上去比较熟悉的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氰基实际上带有负电荷,变成了氰离子。氰基与也可以与有机物相连得到有机氰化物,许多有机氰化物俗称为“腈”。但我们在谈及氰化物时往往仅专指无机氰化物,因为在有机氰化物中,氰基并不能变成带电的氰离子并游离出来,这一点导致了有机氰化物的化学性质与无机氰化物迥异。在这篇文章中,除了特别说明,氰化物也是专指无机氰化物。 氰化物之所以让人感到恐惧,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高毒性,300毫克左右的氰化钾或者氰化钠就可以置人于死地。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不妨想一下,我们通常服用的药片每片的重量也不过几百毫克,也就是说这药片大小的氰化物就可以轻易把人杀死。如果把此次天津爆炸现场储存的700吨氰化钠都做成这样的药片,可以毒死20多亿人,这确实是相当恐怖。 其实,氰化物并不是毒性最强的物质。衡量毒物毒性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够杀死一半以上实验动物的毒物剂量。这个剂量越低,对应的化学物质毒性就更高。氰化钾的口服半致死量在每千克体重5~10毫克这个范围,毒性并不算低,但半致死量更低的毒物不胜枚举。例如黄曲霉素的口服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0.5毫克左右,肉毒杆菌毒素的口服半致死量估计只有每千克体重1纳克,连让烟民成瘾的尼古丁的口服半致死量都只有每千克体重1毫克。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毒性高低排座次,氰化物不仅不能称王,想跻身前列都很困难。那么为什么唯独氰化物常常令人恐慌? 主要原因在于,氰化物不仅毒性很强,而且如果进入人体的剂量足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置人于死地。例如空气中的氰化氢浓度只要达到100~300ppm,就可以使人在一小时之内死亡;如果浓度增大到2,000ppm,人吸入后一分钟就可能死亡[1]。应该说这才是氰化物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因为只要救治稍不及时就回天乏术了,而许多有毒物质虽然毒性不亚于氰化物,但毒性发作需要更长时间。虽然对这些物质同样不可掉以轻心,但毕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中毒者进行救治。正因为如此,氰化钾、氰化钠等无机氰化物常常是自杀者和谋杀者的首选。例如纳粹德国在二战时不仅利用氰化物在集中营进行大屠杀,还用于自己人的自杀。二战时德军著名将领隆美尔就因卷入推翻希特勒的行动而被勒令服用氰化物“体面地”死亡,希特勒长期的女友爱娃在柏林陷落前也是选择服用氰化钾自杀。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英国著名科学家图灵也是因吃下被氰化物浸泡的苹果而离世。一些间谍或者特种部队人员往往也随身携带氰化物胶囊,以便在有可能落入敌人手中时迅速自杀。 氰化物之所以让人担忧,还有一个原因是氰化钾和氰化钠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起来也不算太难;尽管管控严格,想弄到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而且,它们在外观上都是白色粉末,和食盐、糖等常见物质比较相似,又非常容易溶于水,很适合投毒。因此,一旦由于生产、运输或者使用环节出现漏洞,导致氰化物进入环境或者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当然,如果泄露到环境中或者被不法分子获得的只是氰化钾或者氰化钠,问题还不算非常严重,因为它们都是固体,既不会挥发也难以通过皮肤渗透进身体。即便是水溶液,也必须经过口服或者注射才能产生毒性,相对而言防范并不太难。但是令人头疼的地方在于,氰化钾和氰化钠非常容易释放出氰化氢。氰化氢的沸点只有26摄氏度,因此相当容易挥发进入空气,这就大大增加了中毒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氰化氢容易被释放出来?氰化氢是一种弱酸,也就是说它在水中会解离成氢离子和氰离子,但解离的程度很弱。大家可能还记得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碳酸钙投入盐酸中,碳酸钙很快溶解,同时放出大量气泡。这是因为弱酸的盐遇到强酸会发生反应,释放出对应的弱酸,反之则不行。碳酸钙是碳酸的盐,而碳酸酸性弱于盐酸,因此二者相遇会释放出碳酸;由于后者不稳定,随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氰化钾和氰化钠是氰化氢这种酸形成的盐,而氰化氢的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好几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氰化钾和氰化钠遇到酸性物质,甚至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都非常容易释放出氰化氢,这是极其危险的。即便没有酸性物质存在,当氰化钾或者氰化钠溶于水或者受潮时,也会生成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