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专题知识宣教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奈韦拉平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有药疹(>40%)、发热、疲劳、头痛、失眠、恶心、肝酶增高。 (三)HIV蛋白酶抑制药 沙奎那韦(saquinavir)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英地那韦(indinavir) 安泼那韦(amprenavir) 洛匹那韦(lopinavir)。 HIV蛋白酶抑制药共同特点 1. 选择性抑制HIV蛋白酶,前4药选择性抑制HIV-1蛋白酶,后两者对HIV-1和HIV-2蛋白酶均有抑制作用,它们对HIV-1病毒复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单药治疗4~12周可使患者血浆HIV-1 RNA水平下降100~1000倍。本类药物对人细胞蛋白酶的亲和力很弱。 2. 干扰病毒复制的晚期,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3. 病毒易产生耐药性,但比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慢。 4. 均被细胞色素P-450(CYP3A4或CYP3A)代谢。 HIV蛋白酶抑制药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身体脂肪重新分布(出现水牛背、躯干肥胖、面部和外周萎缩)、胰岛素抵抗、高血脂、恶心、呕吐、腹泻和感觉异常等。 二、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扎那米韦 Zanamivir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amantadine rimantadine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抗病毒作用 两者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M2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和复制;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约为0.03~1.0μg/mL,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强度比amantadine约强4~10倍。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药物代谢动力学 此两药口服均易吸收,体内分布广泛。 两者常规口服量血药浓度在0.3μg~0.8μg/mL。 Amantadine绝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血浆t1/2为12~18 h,老年人和肾功能低下者血浆t1/2 延长。 Rimantadine代谢物60%~90%从尿中排出,血浆t1/2 为24~36 h。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临床应用与疗效 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发病48 h内治疗用药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1~2天,并可加速患者功能恢复。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不良反应 一般有轻微胃肠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头昏)。 大剂量或amantadine血药浓度为 1.0~5.0μg/mL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作用,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觉、癫发作甚至昏迷和心律失常。 在老年人,抗组胺药、向神经药物或抗胆碱药可增强amandadine引起神经毒性的可能性。 有研究表明,amandadine对大鼠有胎毒作用和致畸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扎那米韦 Zanamivir 扎那米韦 抗病毒作用 为治疗流感病毒A和B感染的新药,体外实验表明,对amantadine 和rimantadine耐药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机制:抑制病毒神经酰胺酶。该酶裂解末端唾液酸残基破坏病毒血凝素可识别的受体。 神经酰胺酶所引发的这种酶反应是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关键过程。因而本药使病毒难以从感染细胞释放出来,从而阻止病毒在呼吸道扩散。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t1/2 口吸入和静脉注射分别为2.5~5 h和1.7 h。 扎那米韦 临床应用与疗效 用于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越早使用疗效越好。 抗病毒药物专题知识宣教 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病毒的物质构成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组成,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病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病毒的分类 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菌器。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所致疾病、宿主细胞类型等进行分类。 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DN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