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动脉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小静脉 动静脉吻合支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通血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图8-1 微循环结构示意图 正常微循环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组织灌流量: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组织灌流量,组织有效灌流量,微循环灌流量是同义语。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1、组成 2、功能 (二)微循环通路 1、迂回通路:血液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营养血流 2、直捷通路:血液和细胞很少进行物质交换 3、动-静脉短路:血液和细胞不进行物质交换 非营养 血 流 小动脉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小静脉 动静脉吻合支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通血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图8-1 微循环结构示意图 (三)影响组织灌流量的因素 动脉血压 血流阻力 组织灌流量∝ 组织灌流量和动脉血压成正比,与微循环的血流阻力成反比。 1.毛细血管前阻力(ra) 2.毛细血管后阻力(rv) 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微静脉,小静脉 ↑ 毛细血管后阻力(rv) (流出) 少灌少流 组织灌 流 量 ↑ 灌而少流 毛细血管前阻力(ra) (灌入) 四.微循环的调节 全身血管 活性物质 CA ATⅡ VP TXA2 ET MDF LTs 血管收缩 局部血管 活性物质 histamine Kinin ADO LAC PGI2 Ep TNF NO 血管舒张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与后微动脉收缩 真毛细血管 网血流减少 局部代谢产物 及 组 胺 聚 积 平滑肌对缩血管 物质反应性降低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与后微动脉舒张 局部代谢产物及组胺被清除 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增加 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增高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一)失血性和失液性休克 1.失血 2.失液 (二)烧伤性休克 (三)创伤性休克 (四)感染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 内毒素性休克 败血症性休克 (五)过敏性休克 (六)神经源性休克 (七)心源性休克 图 8-3 休克的分类 失血性休克 失液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低排高阻型 低排低阻型 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管源性休克 高排低阻型休克 晚期.严重阶段 二、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起始环节:血容量降低 (二)血管源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使组织灌流量 减少引起的休克。 起始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 (三)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泵功能障碍或严重的心律紊乱而导致的休克。 起始环节: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三、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一)感染性休克的分类 1、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性休克) 血液动力学特点: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 2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 血液动力学特点: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增高。 (二)心源性休克的分类 1、低排高阻型 2、低排低阻型 图 8-3 休克的分类 失血性休克 失液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低排高阻型 低排低阻型 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管源性休克 高排低阻型休克 晚期.严重阶段 血液流变学改变 线流 粒线流 粒流 齿轮状运动 2.微循环缺血的机制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AMS)兴奋 (2)其他体液因子的作用 ATⅡ. VP. TXA2. ET MDF. LTs等促进血管收缩。 ③ 败血症性休克 ① 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② 烧伤性休克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一.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 本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缺血。 SAMS→ CA↑ 微静脉,小静脉收缩 rv↑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收缩强烈→ra↑ ↑ ↑ ra↑> rv↑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少灌少流 灌少于流 组织灌流量↓ 组织缺血缺氧 1、微循环缺血 3、代偿意义 (1)“自身输血” 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 (2)组织液返流入血 起“自身输液”作用,“第二道防线” (3)钠水重吸收增加,RAS的激活,醛固酮ADH分泌增多,肾对钠水重吸收增加,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4)血液重分布 保证心脑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5)心输出量增加及外周阻力增高 应激的医疗概述 二 应激原 应激原(stressor):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