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试卷:一轮仿真模拟(四) 含解析.docVIP

2020高考历史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试卷:一轮仿真模拟(四)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轮仿真模拟(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图一、图二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这表明(  ) 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 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 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 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图一和图二的玺印图可以看出,二者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2.(2019·甘肃河西五市一联)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答案 D 解析 周、汉、宋并不是相延续的朝代,所以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排除A项;材料中中国古代扶贫工作并没有不同地区的不同内容,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分类,也没有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排除C项;周、汉、宋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D项正确。 3.(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宋代罗烨《醉翁谈录》中曾提到“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有专家认为1951年河南出土的墓葬壁画(如下图)就反映了这一场景,此后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这表明宋代(  ) A.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B.家庭和谐成为流行观念 C.理学观念世俗化大众化 D.夫荣妻贵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反映的是家庭之中夫妻关系和谐的场景,结合材料“此后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成为流行观念,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妇女地位的变化,且妇女地位大大提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理学,排除C项;夫荣妻贵观念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4.(2019·山东潍坊一模)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畿官庄只有132处。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60965亩,仅畿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入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这表明,晚清(  ) A.租佃关系衰落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社会转型艰难 D.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土地落入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可知,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无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社会转型异常艰难,故选C项。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排除A项;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材料未反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封建剥削关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无关,排除D项。 5.(2019·名校联盟二联)19世纪中期,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  )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 C.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 D.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办工业、建立海军、开办近代教育等,没有临时性遣使的内容,而且1866年之前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清政府临时性遣使并不是主动融入世界,而是被动行为,故B项错误;三次临时性遣使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对外交往的信心,故C项正确;临时性遣使没有丧权辱国,并不会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故D项错误。 6.(2019·四川南充二诊)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 B.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图表可知,商办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资本都增长迅速,结合时间“1895年”可知出现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企业和资本的数量,与销售、劳动力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