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扎固定转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意事项 二、特殊损伤的包扎: 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包扎: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 2、开放性气胸的包扎:如果胸部外伤且伴有气胸(伤口有气体进出),要紧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伤口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垫或毛巾垫加压包扎。 3、多根肋骨骨折:胸部外伤伴有多根肋骨骨折,则胸壁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可用衣物、枕头等加压包扎伤侧,以防止胸壁浮动;必要时(无适当物品可用)将伤员侧卧在伤侧。 4、开放性骨折并骨端外露:包扎时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若自行还纳者应该注明。 5、腹部外伤并内脏脱出:脱出的内脏不要还纳,包扎时屈曲双腿,放松腹肌,将脱出的内脏用大块无菌纱布盖好,再用干净饭碗、木杓、钢盔等凹形物扣上,或用纱布、布卷、毛巾等作成圆状,以保护内脏,再包扎固定 6、有异物插入身体内和伤口包扎:不要移动异物,周围用物体如保护环等支持,再包扎固定。 骨折的主要症状:    1、疼痛剧烈,尤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   2、肿胀。骨折断端可刺伤周围神经、血管、软组织及骨髓腔内出血,造成局部血肿。   3、骨折局部畸形。造成受伤部位的形状改变,如肢体短缩、成角、旋转等。   4、骨摩擦音。骨折断端互相磨擦所发生的声音,但不要为了听骨摩擦音而去反复移动骨折断端。   5、功能障碍。骨折后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 负责培训的急救专家康老师对此表示,身边人发生意外骨折,需进行骨折临时固定时,应注意以下5点: 1、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此顺序不可颠倒。 2、下肢或脊柱骨折时,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 3、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近端,再固定骨折远端。如固定顺序相反,可导致骨折再度移位。夹板必须扶托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关节均必须固定牢固。绷带、条带不要绑扎在骨折处。 4、夹板等固定材料尽量别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更要垫好。 5、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手指或脚趾,以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紫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则放在上臂外侧),内侧夹板长度应上至腋窝,下过肘窝;外侧夹板长度宜上端至肩,下端过肘。 用绷带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条带悬吊于胸前。 用10至15厘米宽的条带,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度,再用条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若只有一块,则放在前臂外侧),然后用条带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条带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 ? 固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临时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伤员的的运送。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应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时松紧适度,牢固可靠。固定技术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院外急救多受条件限制,只能做外固定。 目前最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等。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创伤急救的原则 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 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 先重伤后轻伤-- 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 先救治后运送-- 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 急救呼救并重-- 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 止血 概述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轻度休克)。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重度休克)。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失血症状 无论是外出血还是内出血,失血量较多时,患者面色苍白、口渴、冷汗淋漓、手足湿冷、软弱无力、呼吸急促、心慌气短。检查时,脉快而弱以致摸不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甚至神志不清。 目的及原则 目的 维持生命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 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快速转运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