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你们90后熊晓鸽演讲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信你们90后熊晓鸽演讲稿 第 PAGE \* Arabic 1 页 我信你们90后熊晓鸽演讲稿 可能刚进大学的人都会想:我怎么样度过这大学的几年?很多人也在想要创业。我听到很多人说,我们现在创业是不是已经晚了?不像当年,马化腾、李彦宏创业那么容易,人家都做那么大了,我们还有什么机会呢? 创业说起来是非常好听的一个事情,但是实际上,在创业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艰难困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失败一定是会多于成功的。我这个人特别迷信“二八定理”,就是说,不管你投多少公司,做多少事情,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百分之二十成功的公司,赚了百分之八十的钱。我们投了快四百家公司,有八十几家上市的公司,也是“二八定理”。那么我们看过的一些公司,没有投的公司,还有很多的可能是失败的公司,没有一个人愿意失败。没有一个人觉得我想创业,我会失败。但是,你要知道失败是个大概率的事情,而成功是个小概率的事情,也就是说,失败的一定是多数。 那么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去实实在在地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我在美国采访的时候呢,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是位很有名的一个华人企业家——王安博士。王安博士。他很早去了美国,在哈佛读博士。当时他用“存储器”的专利创业了。他应该是华人企业家在美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做得最好的一个。当时在福布斯的排名上甚至排到第八。他一生中有八十几个专利,当时他的公司名叫“王安电脑公司”,正好推出“自由式电脑”——可以用手写中文, iPhone上用的“手写汉字”技术,就是他发明的。但我采访他的时候,公司已经不太好了。我就在问他:公司已经走下坡路了,你是怎么样看?他说:“我能走到今天,能够成功,一个字‘lucky’,就是幸运。我本来就是一个发明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搞发明。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我很lucky。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候,选择了很好的一些合作伙伴,选对了一个市场,所以我能走到今天。”而且他送了我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当时已经得可喉癌,讲话都有点累。他说:“我跟你说一点,我觉得呢,世界并不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这个世界。The world doesn’t need us。因为我们在人生中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我希望能够做一点事情。我们做的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在国外看到的,一些好的东西,一些觉得比较先进的、可能在中国还没有的,尽快把它拿过来。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本地化,一起把它变得比国外更大。” 1993年,我办了第一份杂志叫《电子产品世界》,当时我担任总编,同时写了一个发刊词,叫作《梦想成真》,这里面我谈到了,我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我想在中国出一系列的专业杂志,把国外关于科技方面、市场的信息,介绍到国内来,帮助他们,把我们的产品出口卖到国外去。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子产品不到美国的市场上去占有一席地位,是很难成功的。第二个,我刚刚提到我们建立起了一个风险基金,我希望在未来投一百家公司。 一年多以前,麦戈文董事长来到中国,也是他最后一次到中国来,一起庆祝IDG基金成立二十周年。那个时候我就把这篇文章,拿出来看了。刚开始,说实话有点小激动,有点成就感,因为二十年中间,通过合作引进版权,我们一共在中国做了四十二个报纸和杂志。像《时尚芭莎》,还有《国家地理》等等这样的刊物。我当时是想投一百个公司。在那个时候一看已经投了三百多家公司,而且有八十几家公司已经上市了,所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可是麦先生走了有一段时间特别的郁闷,风险投资在我们来做的时候,是刚刚发现的一片蓝海。现在是红海一片。 下一步怎么走?我觉得PC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这些产业,都非常的了不起。而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在座的尤其是90后有优势。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过去的五年中间发展起来的。而正好这一批90后是随着这个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所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在一年多以前,就搞了一个一亿美元的90后基金,同时我们在全国的十六所大学开展校园比赛。我也参加了很多他们的比赛,去看他的项目,跟他们打交道。 我就发现现在的90后的创业者呢,首先,特别可爱。然后,极其聪明,真的非常非常的聪明。很多想法,我们也看不太懂。怎么办呢?只能跟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为了跟他们拉近距离也在说,我也是90后。为什么呢?1993年我们成立这个基金,所以我也是90后。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但是我也觉得,90后中间跟60后、50后、70后的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比,NO.1太聪明了。太聪明也是个问题,我发现过一些太聪明的人,最后没有能够成功。为什么呢?太聪明的人比较容易改变主意,我们所看到的成功的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非常地执着铆着一个事情,做很多年,一直坚持做下去。 第二点是90后“听话”的()能力不太好,listening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太能说而不怎么会听。我觉得是一个问题——你要听什么的?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