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6最后的姿势.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最后的姿势 6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4 领会“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深层含义。 (重点) (难点)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4 领会“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深层含义。 (重点) (难点) 分类学生字 1.左右结构: 2.上下结构: 3.独体字: 多音字: 模 mó ( ) mú ( ) 散 sàn ( ) sǎn ( ) 谭、 漱、 吱、 嘘、 感 散心、散步 装模作样、模子 模范、模块 嘘 撼、 诠、 释、 塌、 攸 凹 散文、散漫 理解词语 废墟: 针锋相对: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诠释: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形容精彩的话语一句接着一句,好像珠子串在一起。 说明,解释。本课指谭千秋老师用生命解释了爱与责任。 辨析词语 震撼  震动 都有“撼动”的意思。 1.房屋震动了一下。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震撼。 造句: “震动”指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或者(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而“震撼”着重指某事物或某场景对人们或世界造成的影响之大。 不同点: 相同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读完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废谭老师? 串珠问题: 1.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2.“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体现了什么? 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引用三位人物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课文理解品析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给学生讲述“人生的价值”这段话,是他的“言传”,既是他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写他的“身教”——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 阅读方法解密:判断伏笔的方法 概念: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面某些段落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效果: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感到突兀、疑惑。 窍门:从形式来看,伏笔一般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 从运用来看,运用伏笔的上文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zhī)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从感觉、听觉、视觉三个角度,再现了地震发生时的环境,突出了灾情的危急,从侧面烘托谭老师的光辉形象。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反问)在教学楼即将坍(tān)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拉”“撑”“护”,这一连串准确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谭老师置个人生死不顾,勇敢救护学生的伟大形象,表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āo)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一边是血肉模糊,一边是安然无恙,如此鲜明的对比,可见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心中只有他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作者引用救援人员的描述,从侧面烘托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伟大形象。 说说写写: 读了课文,写出你想对谭千秋老师说的话。 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死神,您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将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核心问题: 读完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废谭老师? 我读出了一个恪尽职守,一心想着学生,用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谭老师。 1.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 身体守护四个学生的感人故事。 串珠问题: 2.“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体现了什么?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就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震撼,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