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印记书信作文
家乡的模样,是我们很多年以后的印记,一草一木,都是刻骨铭心的。下面是家乡印记书信作文,快来围观吧。
我出生在一个叫山坡的小村子里,这里有山,有田,有沟沟坡坡,还有我最最深爱的家园和勤劳热情的人们,我深深的爱着这里的一切。
小时候家乡很穷,全村有两个生产队,六十多户人家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小时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忙活了一天的人们每天天擦黑,就早早的吃过晚饭提着板凳拖家带口的到村委会的大院里去看电视。记得有时候去的早了,电视还没开,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拉着家常。妇女们手里做着针线活,有的纳鞋底,有的做鞋绑子,嘴里说着笑着手中却在飞针走线。男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抽烟,把刚刚抽过的烟锅头在鞋底上敲的邦邦响,抽完一锅再装上一锅,点上火,坐在小凳上翘着二郎腿把烟嘴吸的嗞溜嗞溜的响。小孩们相互打闹着你追我赶的来回跑着,还有腼腆的躲在大人们身后生怕被人看见似的……大人们大声的说着笑着,有的相互之间开玩笑的叫骂着,霎时间,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那时候人们座落的很零散,甚至有一些庄户坐落在沟边上,父亲那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记得有时候给村里人看病出去一趟就要个把小时,如果再碰上个下雨天风雪夜的,天黑路滑就更不好走了,但尽管如此,父亲也从来没有收过大伙一毛钱的出诊费,而且是随叫随到,这也是我从小到大为之骄傲的地方。
再后来,村委会挪到了支书家的小院里,他家坐落在村中心十字,在院里的电线杆上架起了两个大喇叭,村里有什么紧急会议和重要通知都会通过喇叭广播,这也很是方便了许多。
那年月似乎年景不太好,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干旱的时候一亩地都不到一旦的收成,村里几乎一大半的人都缺粮。好不容易盼来个好收成了,眼看丰收在望却被一场大暴雨洗刧一空,好点的能吃上个芽麦就已经很不错了。更糟的时候还会下冰雹,那时候小不知道它的危害,只觉的它圆圆的像个乒乓球,特别好玩,那时我们家还住窑洞,甚至有时下冰雹的时候还会跑到窑门口拿个洋瓷脸盆捡几个来玩。呵呵,现在想想感觉好傻。
那时候吃水就更是困难了,父辈们那一代人都是在山上的水沟里挑水吃,因为水质不好,也因此有一些人腿脚都长的不太好。后来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村里建了个大水池都是自来水,娃娃们一个比一个长的好。记得有一年芋中搞文艺演出,当时有我们村的几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台下有观众说这些娃娃长的这么好不知道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听到了便说:这是我们山坡村的娃!旁边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山坡村能出这么好的娃,了不起呀!这件事在当时甚为轰动,人们茶余饭后总不免谈起,当然,我自己也甚为自豪。
我的小学四年是在村里的学校——〈山坡初小〉读完的。那时候村里很穷,条件也不好,能分到这里的老师也很少,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不到三十个学生分成两个教室进行复式教育,我是八岁的时候才进的学堂。依稀记得七岁那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跟几个邻居的小孩玩耍,不知道是谁当时掰坏了一个别人家的向日葵,结果被发现了大声的叫骂着,知道闯了祸我们一个个怯怯的往回跑,叫骂声刚好被在屋子后面摘花椒的母亲听到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尽管她知道了不是我干的,但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我。她放下手中的活,二话不说就把我拉到了屋里,从柜子里取出一节玫红色的印着黑花的小碎布,安好缝纫机咣当当咣当当,三下五除二就给我做了一个小书包,里面塞了一本哥哥用过的书一本麻纸作业和一个半截铅笔。我明白了,母亲这是要让我上学,我可不喜欢上学也不想上学,在家多好呀,每天吃喝玩耍多自在呀!可母亲不由份说把书包给我挂在脖子上,拉着我就出了门。
一路上,我连哭带嚎,嘴里喊着我不上学我不上学,就那样鼻涕和着眼泪,被母亲一路拖拖拽拽拖到了学校。哈哈,那场面是相当的震撼呀!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好笑。学校就在村委会的隔壁,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声嘶力竭,疲惫不已。当时正是自习的时间,同学们分别围坐在校园里两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案子上。当时在校的老师叫杨苗娃,我对这位老师几乎没什么印象,母亲把我交给他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就这样,从此以后我便跟着哥哥上下学,他们上课的时候我便趴在窗子外面,有时哥哥偷偷的把我带进教室,怕被老师发现,我便将头悄悄的塞到桌子兜里。
我正式入学的时候已经八岁了,村里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幼儿园,我直接进入一年级。那时学校分来了两位新老师,一个叫王培栋,一个叫黄俊锋,分别给我们带语文和数学。王老师四十岁左右,看起来很严肃,我们都有点怕他。黄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长的也很精神还负责教我们音乐和体育。那时候村里条件不好,学校里没有一件乐器,都是黄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的,那首张口就来的《梦驮铃》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两个老师平常都住在学校里,吃饭则是由每家每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