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园林植物其它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图6-1
图6-1叶螨的体躯
第一节 其它有害动物
一、螨类
螨类,俗称红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体型微小,体长多在2mm以下,体躯柔软,多为红、绿、黄等色,足4对,无触角和翅,体躯分为颚体、躯体、前足体、后足体、末体、前半体和后半体等。颚体是分类的重要特征,由螯肢、须肢、气门沟等组成。螨类身体背面常有许多刚毛,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触毛、感毛和粘毛等,其数目和排列形式是分类的依据。
我国的螨类约有500余种,危害严重的约40余种,主要种类为叶螨类、瘿螨类。螨类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及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
(一)常见螨类发生与危害
1.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图6-2 山楂叶螨1.雌成螨;2.危害状又名山楂红蜘蛛,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部分省区,危害樱花、锦葵、海棠、碧桃、榆叶梅等花木。成、若螨吸食花、芽、叶汁
图6-2 山楂叶螨
1.雌成螨;2.危害状
(1)形态特征 成螨雌体卵圆形,前端隆起,长0.54~0.59mm、宽约0.36mm。越冬型鲜红有光、非越冬型暗红色,背两侧有一大黑色斑,后半体纹横向无菱纹;气门沟末端膨大,分裂成束状,于口针鞘两侧形成数室;身体背面在细长刚毛26根,毛序为2、4、6、4、4、4、2,足浅黄色,爪间突端部分裂成3对刺;足I跗节具2对双刚毛,其近基侧刚毛5根。雄性体菱形,末端略尖,浅绿色,长0.31-0.43mm。卵圆球形,半透明。初黄白或浅黄色,近孵化橙红色并具2红斑。初孵幼螨体近圆形,长约 0.19mm ;未取食前淡黄白色,取食后黄绿色;体侧颗粒斑深绿色,单眼红色。若螨体椭圆形,前期为淡绿色,后变为翠绿色。足4对(图6-2
(2)生活习性 浙江每年发生10-12代。以受精雌成虫群集于树干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隙内越冬,越冬雌螨抗寒能力很强,在 -30 ℃ 下 l 天才全部死亡。翌年春树芽开始萌动和膨大时,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爬往芽上取食, 4 月上、中旬雌成螨陆续开始产卵。在 18 -20 ℃ 时雌成螨的寿命约 40 天,产卵历期 13.1 -22.3 天,平均产卵 43.9 -83.9 粒、最多 146 粒。卵期、幼若螨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3.41 ℃ 、 16.6 ℃ 、 9.2 ℃ ,有效积温为 78.3 ± 16.9 、 12.3 ± 6.72 、250.8 ± 42.8 日度。
2.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又名棉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为害菊花、凤仙花、月季、桂花、一串红、香石竹、鸡冠花、木芙蓉等园林植物。被害叶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55mm,宽0.32 mm。体椭圆形,锈红图6-3 朱砂叶螨1.雌成螨;2.雄成螨;3.危害状色或深红色。后半体背表皮纹成菱形。背毛26根,长超过横列间距。各足爪间突裂开为3对针状毛。雄成螨体长0.36mm,宽0.2 mm。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3倍。卵为圆球形,直径0.13 mm
图6-3 朱砂叶螨
1.雌成螨;2.雄成螨;3.危害状
图6-4 榆全爪螨1.雌螨背毛分布;2.背毛放大;3.气门沟;4.须肢跗节;5.足的跗节爪及爪间突;6.
图6-4 榆全爪螨
1.雌螨背毛分布;2.背毛放大;3.气门沟;4.须肢跗节;5.足的跗节爪及爪间突;6.阳茎;7.卵
3.榆全爪螨 Panonychus ulmi ( Koch )
分布广泛,垂直分布区为海拔 950—1950m 。危害榆、椴、刺槐、核桃、山楂、栗、桑、苹果、沙果、梨、李、樱桃、扁桃、柑桔、葡萄、杏及多种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雌成螨圆形或椭圆形,长 0.38 -0.45mm 、宽 0.27 -0.29mm ,桔红色或暗红色;须肢端感器端部微膨大,背感器小枝状;黄色疣突上的白色背刚毛生有绒毛,背毛序为 2 、 4 、 6 、 4 、 4 、 4 、 2 根;口针鞘前端中央略微凹,气门沟端部膨大成球状;足 I 跗节具 2 对彼此相近的双刚毛、其近基侧有刚毛 4 根;条状爪各生 1 对粘毛,爪间突爪状、其腹基侧具 3 对针状毛。雄螨体菱形,末端略尖,体长 0.27 ~0.30mm ,桔红色;阳茎无端锤,钩部 S 形弯向背面,末端较尖。卵近圆形,两端略扁平,直径 0.13 ~0.20mm 。夏卵桔红色,冬卵暗红色,表面有放射状的细凹陷,卵顶一洋葱状小茎。幼螨长 0.18 ~0.20mm ,柠檬黄至橙红色。若螨体长 0.20 -0.30mm ,橙红色(图6-4)。
(2)生活习性 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