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中国的中央银行 1、中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都曾部分行使过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国人民银行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次年开业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 1949年迁入北京,并在各地迅速建立区行、分行、支行等分支机构。 196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成为财政部所属的二级机构 1978年 3月恢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部级单位。 2、中国人民银行 四、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国单独建立中央银行,全面、纯粹行使央行职能,不兼营任何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一元和二元结构 1、一元式: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始“总分行制”分行有划定的业务辖区。英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2)二元式:一国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如美国(有认为美国是三元式体制)、德国。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集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职能于一身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前苏联 、东欧(1990以前)、中国(1983以前) 1948-1983:“大一统”的中央银行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商业银行+类似央行的机构 (四)跨国型中央银行:由货币联盟成员国联合组建 西非货币联盟(1962):贝宁、多哥、塞内加尔等 中非货币联盟:喀麦隆、乍得、中非、加蓬、刚果等 欧洲中央银行(1998): 总部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欧元区总共包括12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走向衰落…… 金块本位制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金汇兑本位制 1931年9月21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31-1932年,全球29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34年,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同时贬值,黄金官价为1盎司比35美元 1936年,世界上金本位制从此绝迹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 4、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 A、优越性: 货币供应弹性大,不受贵金属产量的限制,节约了金属原材料 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条件与手段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 B、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 1、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2、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3、通过银行信用渠道注入流通; 4、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5、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 货 币 制 度 金 属 货 币 制 度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 银 两 本 位 制 银 币 本 位 制 平 行 本 位 制 双 本 位 制 跛 行 本 位 制 金 币 本 位 制 金 块 本 位 制 金汇兑本位制 总 结 * M0 =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又称活期 存款,可转账存款,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 狭义货币。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能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 M2 =M1+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储蓄存款不可开支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但可随时提取,所以构成潜在购买力。 M3 =M2 +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 =M3 +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 我国货币计量划分的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 案例:一个经济社会,三个生产者,三种商品,苹果、香蕉、巧克力(电影),物物交换时如何交易,引入货币会有什么效应。 为什么经济学家把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描绘为人们手中迅速传递到热土豆? 在古希腊为什么黄金比酒更能当作货币来使用? 如果可能,你是否愿意放弃现金采用支票簿以至于采用电子资金转帐系统?为什么? 章节习题 * B、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 1、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2、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3、通过银行信用渠道注入流通; 4、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5、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 B、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 1、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2、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3、通过银行信用渠道注入流通; 4、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5、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 B、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 1、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2、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