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 及其肾脏损害 ; 冷球蛋白是一种含有类风湿因子(RF)的单克隆或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增殖所致,是在低温时沉淀的免疫复合物。 冷球蛋白血症是由于冷球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皮肤、肾脏、周围神经等病变,产生皮肤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冷球蛋白是在低温(0~4℃)沉淀,复温至37℃时再溶解的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检测时在37℃取20ml血样在4℃低温放置7d,通过冷沉比容方法测定离心沉淀物量,???过免疫固定电泳分型。 根据免疫化学成分冷球蛋白分为三型: Ⅰ型是单克隆冷球蛋白; Ⅱ型和Ⅲ型是混合性冷球蛋白; Ⅱ-Ⅲ型混合性冷球蛋白(免疫迎迹法) 血清中Ⅰ型和Ⅱ型冷球蛋白的含量高,常大于 5mg∕ml, Ⅲ型冷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常小于1 mg∕ml.; 类型 组成 发病率 病因 Ⅰ型 单克隆IgG、IgA,IgM 10%~15% 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白血病(慢淋)、非何杰 金淋巴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 Ⅱ型 单克隆IgM-RF 50%~60% 感染(主要是HCV感染), (混合性) (或IgG,IgA) 自身免疫或淋巴增生性疾病 与多克隆Ig(主要是IgG)结合 “原发性”少见 ? Ⅱ-Ⅲ型 寡克隆IgM-RF或多克隆 (混合性) 和单克隆混合的IgM ? Ⅲ型 多克隆Ig与多克隆Ig-RF 30%~40% 感染(主要是HCV感染) (混合性) (主要是IgM)结合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原 发性”少见 ? ;冷球蛋白血症主要见于三类疾病: (1)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产生单克隆冷球蛋白: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澡综合征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3)感染:包括病毒(如HBV、HCV 、EB病毒,柯萨奇B病毒和HIV)、细菌(如链球菌、梅毒螺旋体、结核分枝杆菌)和寄生虫(如克氏锥虫、疟原虫)。 ;一般MC与HCV感染密切相关。 影响HCV感染者产生冷球蛋白血症的因素 地理位置(欧洲南部60%的HCV感染者存在冷球蛋白血症), 病程(冷球蛋白血症是HCV感染的后期表现。其感染HCV的病程是不伴冷球蛋白血症的2倍)、 肝病严重程度(MC者进展至肝硬化的风险是不伴冷球蛋白血症的4.87倍 冷球蛋白的检测方法;HCV相关的MC的形成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 (1)慢性HCV感染; (2)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 (3)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 慢性HCV感染通过多种病毒蛋白与B淋巴细胞表面抗体结合持续刺激,导致B淋巴细胞的克隆增殖,产生IgM-RF是形成MC的关键。;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 ?皮肤紫癜 98% 乏力 98% 关节痛 91% 周围神经病变 81% 肝脏损害 73% 雷诺现象 32% 干燥综合征 51% 肾脏损害 31% 非何杰金B细胞淋巴瘤 11% 非侵蚀性关节炎 8% ?;肝细胞癌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