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二_江嘉祐琴学访谈.docVIP

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二_江嘉祐琴学访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二_江嘉祐琴学访谈   编者按:巴蜀古琴是华夏琴学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极重要的一系支脉。汉唐时,蜀中琴风大盛且风格初成,琴家赵耶利以“吴声清婉,蜀声噪急”喻其快意之势。清中晚期蜀琴立派,径自绵延传承至今不坠。为呈现巴蜀古琴在当下新的历史环境中的整体传承状况、琴人群体、琴学发展与琴事活动,本刊邀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杨晓副教授对曾成伟、江嘉祐、唐中六、何明威四位古琴专家进行深度学术访谈,并以专题连载的形式共飨读者。透过对琴家们不同侧面的专题访问,我们希望为巴蜀琴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变迁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巴蜀古琴;江嘉祐;琴学;古琴流派;龙琴舫   杨晓:江老师,您是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我们巴蜀古琴大家龙琴舫先生的得意弟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您一直活跃于蓉城琴界,在“锦江琴社”这一上世纪末成都古琴活动中心承担着重要角色。请您给我们谈谈您个人的琴学之路,以及80年代以来锦江琴社的活动情况。   江嘉祐: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那点艺术细胞主要源于父亲。我的父亲江建藩,字屏周,从青年时代就醉心于国画和戏曲,曾经远赴上海开画展,也是当时成都川戏圈子里很有名的票友。兄弟姐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们接触琴棋书画。我第一次接触古琴,是龙琴舫先生到我家来给大姐江嘉凤上课,那是1947年,我才5岁。我上初中时学了二胡,就越发喜欢民乐。195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喻绍泽先生演奏古琴,心里多年以来潜存的对古琴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于是请父亲带我去龙先生家拜师。我学琴热情很高,每星期差不多去学两三次,一直到1959年11月龙老去世,我跟随先生学了整整两年。   因为爱好音乐,1961年我从“成都市科学技术学校”中专毕业,凭着古琴、二胡的技能考到了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不过那时风声已经紧了又是在军队文工团,所以完全不可能弹古琴,我只能从事专业二胡演奏。不久,战旗文工团送我们这批年轻的演奏员去四川音乐学院进行业务培训,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在川音的两年尽可能学习各种音乐基本技能和知识。接下来,我被调往重庆五十四军搞文艺宣传演出和创作,并任演出队乐队首席二胡。复员后,我进入四川石油企业做技术情报工作。直到1979年,我才有机会开始恢复古琴。喻绍泽先生当时在四川音乐学院担任古琴老师,成都的琴人开始恢复琴社雅集。我听说这个消息,非常希望能参加琴社活动,于是通过好朋友何明威先生拜见喻先生。1980年,喻老师热情地介绍我加入了锦江琴社,尔后又推荐我成为锦江琴社社委。上世纪80年代中期,喻老师年事高迈,自己卸任社长一职并推荐侯作吾老师的学生何朝现先生任社长,我与曾成伟任社委(理事)。1992年何朝现先生因糖尿病加重而卸任,经过选举,曾成伟任社长,我任副社长。当时我们琴社的雅集基本是定期举行,每月一次或两月一次。雅集时大多以自发弹琴为主,也举办讲座,比如请川音音乐学系朱舟教授来讲音乐史或者古琴发展的历史。有一次,也安排我给大家讲讲传统音律与现今通常乐理知识的对应比较关系。琴社曾发动琴人们打谱,选择了《西麓堂琴统》刊印的“临邛引”、“无媒意”等琴曲来尝试,我也都参与其中。当时,琴社常常组织到学校去演出,四川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这些学校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常参加会议演出活动,例如政协会议、道教协会会议、全国杜甫诗学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蓉城之秋音乐会等。在这些演出中,很多节目的安排解说内容都由我来负责整理。那个时期,我除了担任独奏、琴歌伴奏之外,还要和曾成伟、何明威先生一起,在合奏曲目之前为社员们一一定弦。当时大家的兴致都很高,都是义务演出并不看重物质报酬。   1990年、1995年,由文化部中国音协、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主办了两届中国古琴艺术成都国际交流会,作为协办单位,我们锦江琴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何朝现、曾成伟和我都被聘为组织委员会委员。2006年在邛崃国际文君古琴艺术节上,我为特邀嘉宾;2011年的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节专项古琴大展上,我被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海内外琴家古琴专场演奏会的演出。锦江琴社的这些活动为古琴艺术的传播交流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杨晓:龙琴舫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蜀琴大家,在当时四川乃至全国琴界都有一定影响力。古琴“老八张”中,我们仍能听到他演奏的琴曲《捣衣》。关于龙琴舫老师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十分罕有也非常珍贵,您作为他目前唯一的在世嫡传弟子,请您具体谈谈龙老师的各种情况。   江嘉祐:民国时期,成都大概有三个琴艺活动圈子。一是以裴铁侠先生为主的“双雷斋”,一是以龙琴舫先生为主的“霸派”,还有一个就是喻绍唐、喻绍泽先生为主的“叶氏家传”琴学。我的老师龙琴舫,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道得不多,但从民国到解放初期的四川琴坛,甚至全国琴坛,龙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