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和其临床应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二聚体检测和其临床应用;问题;内容提要;D-二聚体的产生及检测应用现状;;凝血系统;D;D-dimer is a synonym for a variety of cross-linke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现状;DDU与FEU;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H59-P推荐指南;D二聚体试剂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D-Dimer检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1)胶乳凝集法:经典胶乳凝集法是将被检血浆中D-二聚体或FDP与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FDP>5mg/L、 D-二聚体>250μg/L)。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适用于床旁检测,常作为筛查试验用。为定性试验,半定量时费试剂,结果判断有主观差异,敏感性和NPV低于ELISA. ;(2)自身红细胞凝集法:自身红细胞凝集法采用分别针对D-二聚体和红细胞膜上双表位抗体,当血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抗原-抗体结合的增多而导致红细胞凝集,2min内可以判断结果,为半定量的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其优点是可用全血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麻烦。缺点是敏感性低和不能定量。;(3)胶体金免疫渗滤反应法:该法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多孔薄膜并粘放在有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薄膜上即产生紫红色沉淀,紫红色强度与血浆中抗原成比例,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该法易受白细胞、血小板、类风湿因子、肝素及血脂等物质的干扰,特异性不强,在不同的报道中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差别较大,并且厂商和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法检测原理是包被在固相载体的抗人D-二聚体或FDP抗体与待测标本中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呈显色反应,测得的吸光度值与标本中抗原量成正比。 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等特点,但经典ELISA法操作步骤复杂、费时,影响因素较多,不适合急诊使用。;(5)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是样本中抗原与包被在胶乳颗粒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一定的缓冲体系中产生凝集而导致浊度增大,浊度的变化率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目前,已有多种全自动血凝仪用于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检测效率高,除去准备标本的时间,一般只要5min便可报告准确的定量结果。该法有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准确、敏感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急诊需要,在临床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专门仪器,成本高。;D-dimer检测方法的比较; D-dimer在临床上的应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诊断) ★ 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 ★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恶性肿瘤、白血病 早期识别、血栓监测 ★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 ★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 ★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房颤、旁路手术) ★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 ★严重感染;1.DVT和PE的排除;Cut off; 1、用于排除DVT ,而不是诊断DVT 2、用于排除PTE ,而不是诊断PTE 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应用 (1)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筛选DVT/PTE (2)诊断复发VTE 4、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5、溶血栓治疗的监测;Wells可疑DVT评分标准;Wells可疑PTE评分标准;VTE中国发病率趋势;VTE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D-dimer与FDP在诊断DIC中的应用:;DIC实验室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是否会见效指标: α2–PI30 (正常值:80-120%,低于60%开始起效) 血栓是否溶解指标: D-dimer, FDP 明显增高 出血监测指标: Fbg(1.2-1.5g/L)、TT(大于正常对照的1.5-2.5倍) 停药指标: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或F1+2正常(停抗凝药) D-dimer恢复正常(停抗溶栓药);? 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数倍变化) ? 出现山峰状改变说明溶栓药物达到疗效 ? 从峰值下降后可以逐渐停药 ? 升高后维持一个平台期,则提示用药不足 ;不同疾病溶栓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提示会发生出血副作用的指标;4. 评估溶栓或抗凝治疗后血栓复发风险;5.孕妇D二聚体水平;妊娠20周D-二聚体与FDP的变化;妊娠36周D-二聚体与FDP的变化;项 目;6.儿科疾病D-二聚体检测的阳性率;7.老年人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