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杜甫儿女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杜甫儿女诗 垦垫 浅议杜甫儿女诗 口曾小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杜甫对儿女的呵护疼爱,在其诗里表现得很是充分.诗如其人,透过儿女诗,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中的慈父 形象,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 关键词杜甫儿女诗慈父形象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儿女诗,简言之就是以儿女为题材或以表达舐犊情深为 主旨的诗,实属亲情诗.杜甫的儿女诗写得诚挚而平易,显示了诗人 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树立了他儿女情长的慈父形象. 杜甫和妻子杨氏前后大概养育了六七个子女.天宝之乱后,杜 甫携家四处逃亡,过着颠沛流离,穷愁潦倒的生活.如此艰辛的生存 条件,杜甫仍坚守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面对饱尝饥寒之苦,逃亡 之艰的孩子们,他回赠的是更多的怜惜和疼爱.诗人内心时常涌起 一 种深深的愧疚,而那些写给孩子们的诗,则成了杜甫倾注父爱的 一 种别样的表达方式.读毕那些诗,一个可亲可感的父亲形象顿时 站在我们面前.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杜甫从长安去探望寄居在奉先县的家人. 因为沿途所见荣枯之异和到家后得知幼子饿死的刺激,他写下《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本文所录杜诗均以《杜诗镜诠》为 准).一诗.在这首诗里,诗人记下了痛失爱子的悲惨遭遇:入门闻 号眺,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此种沉痛与无奈恐 怕要被诗人一遍遍回忆,咀嚼,内心也因此一遍遍被灼伤,我们体察 到的是一个遭遇丧子之痛,悲不能已的父亲形象. 至德二载,杜甫沦落长安,是年春天写下了《忆幼子》: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涧水空山 道,柴门老树村.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骥子是诗人幼子宗武的小名.聪慧与谁论,道出了宗武 的聪明可爱和诗人满心的欢喜疼爱.因为暂时不得归家,诗人只有 在乱离中思念幼子了.不久,诗人又写下《遣兴》一诗,再次将对 骥子的思念融入笔端,对宗武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的聪 慧欣喜不已.这年秋天,诗人辗转凤翔,在收到抵万金的家书后, 挥笔写下《得家书》,熊儿幸无恙,骥子定怜渠.得知二子生活得 还好,杜甫倍感安慰. 宝应元年,杜甫写下《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显示了杜 甫充分的自信,对其祖父杜审言也给予了吾祖诗冠古的评价.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寄托了对宗武的极大期望,希望他能 通过熟读《文选》以进阶仕途.孝于杜甫的诠释,不是像老莱子 那样身穿彩衣来愉悦双亲,而是要博取功名,继承家学,成就事业. 在这里,杜甫与普天下同样怀揣着望子成龙之殷切希望的父母别 无二致. 大历二年寒食节前后,杜甫作下《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和《又 示两JD}两诗.时年,杜甫56岁,他的两个儿子没有按照他的预期 发展,也没能在仕途上做出一番成绩,加上辗转迁徙和疾病困扰,诗 人显得更加沧桑衰老: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金圣叹见此诗 如是说:老人忽忽无乐,只向松柏一路,纵复风花满眼,与之全没 交涉.儿女们是日益茁壮了,但正是汝曹催我老,方有诗人的 回首泪纵横.而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又示两儿》)更 是说得痛恻之极,何可多读!……不云见汝言,却云见汝 心,千锤百炼,成此痛语!诗人直言当我老了不在人世的时候,我 的两个儿子或许才会真正体会他们父亲的良苦用心吧?爱到深处, 162 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8—162-01 发语沉痛. 大历三年元旦,诗人写下《元日示宗武》和《又示宗武》.渐趋 衰老,贫病交加,落魄漂泊,到头来却惟有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 床.诗人怎不抱恨?对子女.诗人仍不忘记教导一番:训谕青襟 子,名惭白首郎.教导孩子们不要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到老来一事 无成. 作为一个父亲,杜甫始终对儿女们充满慈爱.生活的困顿,漂泊 的酸楚,使得诗人于儿女们始终贯注着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幼 子的饿死,更是诗人无法泯灭的痛苦记忆.对这些苦孩子,杜甫能给 予的只能是更多的精神上的慈父之爱.所以,在杜甫写给孩子们的 诗歌中,蘸满怜惜和疼爱之墨写出来的感人之句俯拾皆是. 杜甫是一个多情重情之人,梁启超对他如是评价:我以为工 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 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 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 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 圣.杜甫的圣于儿女而言,在于他是一个倾注了无限关爱,体 贴宽厚的慈父.他的圣是体现在其因为爱之深恨之切以致痛 恻之极,何可多读的儿女诗篇里的圣. 纵观杜甫儿女类诗,我们会发现泪,啼等字眼在其笔下 层出不穷:回首泪纵横(《熟食日示宗文宗武》),江州涕不禁 (《又示两JL)),高歌泪数行(《元日示宗武》)等等.杜甫重情,毫 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于是就有了他的爱哭.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