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八 │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措施 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表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须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2·上海卷]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为“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μ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1 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 000米是煤矿,北邻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举措?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3)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采样点环境状况提供的信息可知,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了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到风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第(3)题,从技术、法律法规建设、能源开发利用及植被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 变式题 图为黄河中游地区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1)公元2年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现在相比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农业政策优惠 B.生产工具先进 C.气候湿润 D.地广人稀 (2)1567年以后人口的变化给该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先出现的是( ) A.旱涝灾害加剧 B.土地沙化 C.森林锐减 D.土地肥力下降 (3)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生产力水平 C.保持水土 D.植树造林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八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要求和图示信息,公元2年黄土高原生产力落后,人口稀疏,与现在相比较人口密度低。第(2)题,1567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直接导致森林锐减。第(3)题,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是各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