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戴震早年思想形成背景及其自然人性论
[摘要]戴震晚年大著《孟子字义疏证》中有明显的反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具有禁欲主义倾向的自然人性观点,因此被认为是清代少有的具有哲学思想的学者。实际上自然人性论的观点在戴震早年便已孕育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乡的商业环境、学风,也有明末以来的自然人性思潮影响,共同促成了早期的戴震借宇宙本体论之“生生”来构建出的形下人伦庶物之“生生”的自然人性论。
[关键词]戴震;李贽;自然人性论
一般认为戴震的自然人性论在乾嘉时期如横空出世的一惊天霹雳,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批判,是为广大人民自由解脱的呐喊。这种观点无疑是对戴震人性观点的正确评价,也反映了戴震的人性思想的特殊地位与价值。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延伸,将以往把戴震放在乾嘉学派的范围之内,或者说,将戴震的思想的比较对象脱离出乾嘉学者,从其生活的家乡,民间学术,甚至更广阔至明末以来至乾嘉的人性思想整体的大背景之下考量,或许我们可以以更加客观、真实的态度来还原这样一位具有“叛逆”思想的乾嘉学者。
一、徽州之民风与学风
戴震,安徽休宁人。十岁乃能言,十岁到十七岁到私塾就读,十八岁随父客居南丰,课学童于邵武,二十岁时(1742年)师从婺源江永,至1855年入京。早年作品从内容上看大多是考据作品,与后期具有义理思想的《绪言》、《孟子字义疏证》有较大的区别。于是很多学者根据戴震的作品及在相应时代的学术潮流将戴震学术生涯进行了分期,前期考据,后期义理。划分的界限则是以入京及此后受颜李学派的影响或是游扬州见惠栋,然无论哪种划分及研究,都是忽略其前期的思想背景及学术思想的。而正是其前期的环境及学术研究奠定了后期的学术倾向。
戴震家乡安徽休宁风景秀丽,是游玩佳处。在农耕文明社会,它却成了民众衣食饱暖的不利条件。穷则思变的休宁人民充分利用有利的交通地利,发展商业。至戴震出生的时代,休宁已是一派商业繁荣的景象,成为一个著名的“山口市场”了。然戴震家室贫寒,其父戴弁只能识字,所以只能够记记账簿,抄写东西而已,早年的戴震便跟随其父到处经营并访贤求学。
明清易代,伴随政治上的剧痛的同时,学术旨趣也发生着转移,朱子学因学术及清朝统治者提倡的原因重新占据了主流。清初徽州的讲学者如杨泗洋、汪佑、施璜、吴曰慎都是笃守程朱之学的学者。雍正到乾隆时期,活跃在徽州学术舞台上的则是江永、汪绂。列举以上人物及学术倾向并不是为了证明他们与戴震的思想有着直接必然的关系,而是想说明,首先,戴震是生活在一个商业发达,但却不失文化浓郁的地方,且是学术非常兴盛的“东南邹鲁”之地。其二,徽州的小环境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学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且以本文主题人性论的考察为中心。
二、明末以来的自然人性学说
戴震的人性论往往被冠以冲破封建牢笼的有力思想武器,这一观点有将戴震思想拔高之嫌。实际上,早在明末清初之际,这样的尊重自然人性论的思想已经萌芽发展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则是泰州学派的李贽了。
关于李贽的人性论,有批评说他是不要伦理道德。这实在是对他的冤枉。李贽的伦理道德是建立一个肯定人的自然的合理欲望的自然人性基础上的道德伦理。他说:“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学家所能学乎?”显然,他并非不要道学,而是认为道学应是以自然之性为基础的。那一班整天空谈心性的讲学家所讲的却是没有人味的、脱离人的“道学”。易言之,也就是讲学家们没有遵循人的真实自然之性。那么这个真实的“自然之性”李贽究竟是怎么认为的呢?他说:“念佛时但去念佛,欲见慈母但见慈母,不必矫性,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是谓真佛。”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性情所流露出的想法,即符合自然本来之性。这也并非意味着他连“礼义廉耻”也一并不要了,在有人问他人与禽兽异者几希时,他明确说:“禽兽虽善类,然亦有良知,亦有良能,亦知贪生,亦知畏死,亦知怕刑法,何尝有一点与人不同,只是全不知廉耻为可恨耳。”
可见李贽的自然人性恰是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对被利用了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思想的反动。尽管他的“童心”思想遭到了当时许多大家的反对,比如黄宗羲、顾炎武等。然而,对李贽的提倡的个性解放的自然人性思想却都接纳了,包括后来那些以程朱理学为稻梁的御用理学家们,如李光地、熊赐履也竟然私下赞同这一观点,而非一味的叫嚣“灭人欲”。表明自明末以来对人性的自然合理的诉求是有着一定的共识的。
自雍正始,文网渐密,严酷的文字狱不断地摧残着知识分子们活跃、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言论。自明末开始的经世实学思想由公开转为隐蔽,与清王朝所提倡之程朱理学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程朱理学仍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另一方面,经世之学形成一股与官学相并行的潜流。只是在满清的文化高压之下,一直没有一个学者公开违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