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叶枯病病原菌鉴定.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海芋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摘要:2008年以来,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inn.)Schott]叶片上新发生一种叶部病害,由于发病后期叶片干枯撕裂,故称之为叶枯病。海芋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初期症状是病斑呈水渍状褪绿,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从海芋病叶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海芋链格孢。病原的确定将为海芋叶枯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控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inn.)Schott];叶枯病;病原鉴定;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alocasiae)   中图分类号:S435.12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80-03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inn.)Schott]又名滴水观音,属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属(Alocasia)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植物。茎粗壮,高可达3m,叶片盾形,肥大翠绿,株态优美,佛焰苞淡绿色至乳白色,下部绿色,花期夏季。海芋喜好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适合用大盆栽植,用来布置会议室、大客厅等,也可栽植在池边、假山旁较阴蔽处,是优良的大型观叶植物。近年来,海芋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1]。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和月湖公园的海芋叶片上发现一种病害,导致海芋叶片干枯撕裂,严重影响了海芋的观赏价值。为做好该病害的防治工作,对海芋叶枯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材料从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和月湖公园的发病典型的海芋病叶上采集获得。   1.2症状描述   按常规方法对田间病株出现的症状进行描述与拍摄。   1.3病原菌的分离和菌种纯化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切取发病典型的病健交界处的海芋叶片,大小为5mm×5mm;用70%乙醇消毒5s;0.1%HgCl2表面消毒30s;灭菌水冲洗3~4次;无菌操作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下恒温培养,进行菌种纯化和转移至斜面保存。   1.4病原菌致病性的测定   将纯化后产孢的病原菌孢子用无菌水配制成1×106个/mL孢子悬浮液,田间喷洒在海芋健康寄主植株的叶片上,以无菌水作为对照;保湿,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取接种后海芋病叶进行病原菌再分离,根据分离到的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1.5病原菌形态观察   参照方仲达[2]的方法进行单孢分离,并将单孢接种在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将单孢接种到马铃薯胡萝卜培养基(PCA)上,置于培养箱中,光照和黑暗各12h交替,25℃下培养5~7d,观察病原菌在PCA和自然基质上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及喙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   2结果与分析   2.1症状描述   该病发生在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叶缘出现褪绿小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呈现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叶片大部分干枯撕裂(图1)。在潮湿环境下,病部中央产生暗褐色的霉层,且正反面均有。   2.2致病性测定   接种3d后,用孢子悬浮液接种的叶片均发病,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小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灰白,边缘褐色有黄色晕圈,引起的症状相同,并从病斑上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遵循柯赫式法则。而对照的叶片均不发病。   2.2病原菌培养性状及形态   在PDA培养基上该菌菌落圆形扩展,致密绒状,边缘为白色,向内为墨绿色,菌落略突起,接种3d后菌落半径1.5cm;接种6d后菌落半径2.5~3.0cm;接种8d后菌落半径3.5~4.0cm。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浅褐色,直立,直或膝状弯曲,分隔,分枝或不分枝,从菌丝生出或生于简单的子座上,(32.50~65.00μm)×(3.75~6.25μm)。分生孢子多数单生,少数短链生(2~4个孢子),孢子链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黄褐色,具横隔膜6~9个,纵、斜隔膜3~6个,横隔膜处缢缩明显,孢身基部钝圆,至顶部渐窄,顶细胞延伸成喙,孢身(37.5~62.5μm)×(12.0~17.5μm),柱状真喙或假喙,色淡,无隔膜或少隔膜,隔膜间距较大,(16.50~50.00μm)×(2.50~3.75μm)。根据病原菌培养性状、分生孢子的成链特征和形态及典型的分生孢子特性等,可确定所分离的真菌为半知菌类链格孢属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alocasiae)[3]。   3小结与讨论   海芋链格孢是张天宇等[4]于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