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安全与检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就行为规范。对在完善吃住行设施方面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和施工流程,要给以鼓励和重奖,奖金额度可以按破坏后恢复原貌的全部费用核定,以真正有效地达到不破坏原生地貌。三是生态建设务实不务虚,看的见地方要搞,看不见的地方也要搞,人不容易到的地方也不容易被破坏,生态效益会更好。交通条件好人力资源丰富肥力较好的土地,应集中发展粮食水果和速生丰产林,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偏远的地方应以生态基地建设为主。这样生物多样性就会得到有效保护。 2.科学发展 就是完善我们的经营理念和设施。无工不富是社会公认的道理,但不完善的工业生产设施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其效益是成正比的,特别是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对生态的破坏若 以可恢复费用核算,是其经济效益的数十倍甚至更多。想富更想健康是人类的社会发展目标。所以必须完善工业生产设施这个根本,使产品的下角料就地变宝,即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益,减少了污染排放减轻了生态压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能源使用方面,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都是发展的方向,让城市污水就地变成沼气循环使用,是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建设方向,建设人工湿地,利用生物置换降解排毒,产生生态景观效益,更利于人类生存。 3.生态效益商品化 中央政府统筹兼顾宏观调空,把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纳入经济管理范畴,对处在生态区内或周边以毁坏生态谋生的人员,进行搬迁或以资金形式补助,减缓或停止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经营;生态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经费应由中央政府统 一支付,以减轻生态区周边政府的财政支付压力;加征生态效益补偿税,使生态观念体现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疗养院、干休所、风景名胜旅游区及其所属产业,在生态区内的都应交纳生态资源使用费;所有费税统一由中央政府管理,用以支付生态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费用。 人类行为科学了,生物多样性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保护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也就不会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了。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对生物安全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伦理价值。直接使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药物、燃料和建材等,其使用价值是人们普遍认识的。间接使用价值是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能,例如CO2和O2平衡、水土保持、 土壤形成、净化环境等。这部分在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公共的自然恩施。因此,它们又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能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例如抗性基因等,也可以列入间接使用价值的范畴。 生物多样性保育问题成为当前世界热点的最重要的事实有: ①、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最高级会议上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②、最高级会议的另一个产物是 21世纪议程;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等 6 个国际组织于 1990 年发起和组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项目 DIVERSITAS,1996 年其实施计划已经正式面世。 1、物种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 ( 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 ) 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快。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是灭绝的速度和方式,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学者估计,自 1600 年以来,人类已经导致 75 %的物种灭绝。众所周知的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毛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塔斯马尼亚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 和恐鸟 (Diornid maximus) 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物种是因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边缘的。如在肯尼亚和乌干达,有85 %一89 %的象被偷猎掉。许多鲸类由于过度捕捞而濒危,而像海豚那样的非捕捞对象,则由于偶然闯入捕捞网造成大量死亡而濒危。有大量的物种因生境破坏而丧失。人类通过改变管理(如放牧) 而使生境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则有可能对特定的物种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Reidh 和 Miller(1989) 估计,鸟、兽两类,在1 600—1 700年的百年间灭绝率分别为2.1 %和1.3 %,即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而在1850—1950年 期间,灭绝率上升到每两年灭绝一种。从1600 年以来的灭绝,古生物学家称为地质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它大约是已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 100--1 000 倍。 农作物和家畜的物种多样性,也由于使用现代农业技术而急剧地下降了。例如,菲律宾1970 年前种植水稻 3 500 个品种,现在仅有 5 个占优势的品种,损失达 99 %以上。欧洲小麦品种丧失达 90 %,美国玉米品种丧失超过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