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例如,红树、秋茄树、红茄苳、海莲和木榄等。当退潮以后,红树植物在海边形成一片绿油油的“海上林地”,也有人称之为碧海绿洲。 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 红树植物 由红树植物构成的树林,就叫作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 真红树植物 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 半红树植物 半红树植物指“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 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泥质滩涂上,也有少数在泥沙滩上生长。中国有26种真红树乔、 灌木,11种非专有的半红树乔、灌木和 19种常见伴生植物。中国的红树林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5省(区)其中广东有10种,广西有9种,福建有7种,台湾有9种,海南有24种。另外浙江省于50年代引种后,也有一种成活。 红树植物分布 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园 我国主要红树林保护区 ·广东深圳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广东珠海红树林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 ·海南省清澜港红树保护区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的用途 防浪护堤功能 红树植物多种多样的根系如支柱根、呼吸根、板根、表面根形成稳固的支持系统,使植物体能稳稳的扎根在滩涂上,共同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放浪护堤作用。 生态效益 促淤造陆功能 红树植物发达的根系减缓了流速,促进了颗粒物质的沉积,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 净化功能 红树植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起到了净化大气的作用;红树植物对碳磷积累能力强,净化了土壤;红树植物中含有单宁酸等物质有可能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抑制的作用。 红树林的用途 景观美学功能 景观美学功能侧重于红树林湿地的旅游功能开发。红树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素有“海上森林”之称,为热带海岸独有的地理景观,与其他海岸比较具有别具一格的风情。红树林湿地景观多样,潮涨潮落,鸟类在期间飞翔与栖息,展示不同的色彩美与动态美。 同时,经过训化适用于城市绿化的半红树资源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较丰富的应用方式和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比如海芒果是应用较广泛的半红树植物,常被用作庭荫树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与临高县交界的泊潮港潮间带,总面积6.07km2,红树林生长区域约有268hm2,其中红树林退化面积约102.08hm2,受扰面积约45.14hm2。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在地质年代处于第四系砂砾黏土层。据统计,公园内有红树林植物12科18种,主要伴生植物14科17种。在海湾内与河口地区的深厚淤泥,生长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candel)等,生长在沙泥质地的海滩上有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角果木(Ceriops tagal)、桐花树(Aegiceras com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老鼠筋(Acanthus ilicifolius)、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红榄李(Lumnitzera litorea)等。在单纯沙质土上的海岸区,则不见红树林发育。 一、对现有红树林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分级保育。 1、红树林保护核心区 区内原生红树林生长良好、生态条件最佳、受损面积最少。严格强调该地区地形、植被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允许在核心区边缘配置适量的码头、木栈道、标示牌等必要的管理和保护设施;只允许科考研究和管理人员进入。 2、红树林恢复培育区 现状受干扰和破坏较严重的区域。必须拆除影响自然潮汐的人工堤坝,采用自然再生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法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允许结合生态恢复和景观改善,适度开展科普、游览、观光等活动,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控制游人量、限制机动车进入。 现状生长良好的桐花树群落 现状生长良好的木榄群落 堤坝牢固的养殖塘 3、 红树林生态缓冲区 处于海岸陆地区域,包括部分淡水湿地、农田、草滩地、林地和两个村庄。该区也是湿地公园游览活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