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用答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IRST关于环境 全球变暖问题的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暖 证据:两极冰川消融,雪盖上升 原因: 人为原因;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变暖(燃烧的矿物燃料,毁林) 自然原因;现在正处在间冰期,气温较高 影响:有利影响: 自然: 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高山积雪,冰川融化; 河流结冰气缩短; 温带生物分布纬度位置升高; 经济: 中高纬度国家农业产量增加; 灌溉用水充足;河流能力加强,航运价值升高; 供暖需求减少 不利影响: 自然: 海平面上升,岛屿与沿海平原被淹没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经济: 中低纬度国家农业减产 沿海城市被淹没 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 破坏供排水系统 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干旱 华北地区的春旱:3-5月 原因:1.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少;2.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3.正值农业需水季节,用水量大。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7-8月 原因:受副高或说反气旋控制 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有无数个;等震线实际为等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建筑物坚固程度 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水平 关系 正相关 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正、负 地震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崩塌,滑坡,形成堰塞湖,诱发海啸 火山喷发的影响 不利;破坏农业用地和建筑,引起暴雨天气,影响附近交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 有利;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沃,形成许多矿产 滑坡 分布:坡度较大、植被较少、地下水活跃的地区。自救: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洪涝灾害 自然原因 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系支流多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如荆江) 人为原因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围湖造田;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退耕还湖 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修建分洪区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在平流层) 成因:人类排放的氟氧烃化合物等 危害:①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皮肤癌,白内障患病率增加 ②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生长繁殖 措施:限制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积极研发替代品,加强国际间合作 酸雨:成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损害:损害人体和生物体,使土壤,水体酸化,加快建筑物腐蚀。分布:世界三大: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中国: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 治理措施: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煤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5.提高能源利用率 雾霾天气原因;以北京为例 1、1月份北京地区天气异常稳定,风力小; 2、空气湿度大,污染物极易积累叠加; 措施; 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煤炭在生活中的运用;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土地荒漠化: 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 ②地形:高山环绕,盆地对水汽有阻挡作用 ③水文:河流欠发育,物理风化强 ④植被土壤: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砂质沉积物 ⑵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 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制度,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数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 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护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工程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坚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原则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成因分析: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植被:植被稀少,覆盖率低 ③土壤:土质疏松 ④地形:地形破碎,土壤侵蚀强烈 ⑵人为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