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解读莫言_在苦难中诞生、成长和感恩
莫言在2004年出版的《旧“创作谈”批判》一书中的一篇文章《小说的气味》中谈到:“不知是不是观念的倒退,越来越觉得小说还是要讲故事……能用富有特色的语言讲述妙趣横生的故事的人,我认为就是一个好的小说家。”2012年12月8日凌晨,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说《讲故事的人》,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一个“讲故事”的中国人如何在苦难中诞生,这是莫言基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与切身的文学经验进行的一次关于苦难与超越苦难的经典叙事。演讲中,除了最后一则“八个泥瓦匠”的古老传说被莫言用来表达自己被命运抛弃又被命运眷顾的感恩情怀而外,别的二十多则其身历其中的小故事描绘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人”的生命与精神的成长历程。这些故事围绕“苦难”、“普世价值”与“超越”展开,讲述了莫言在苦难中对普世价值的接受,苦难中文学禀赋的孕育成长,直至最后实现对苦难的超越。演讲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简洁,以朴素纯粹的汉语向世界人民表达了当代中国、当代中国人经历的苦难历史以及在苦难中坚守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与文学理想,寓意深刻,意义深远。一、苦难中普世价值的接受
莫言从迁移母亲骨殖时发现母亲已与大地融为一体开始讲述自己所受的普世价值教育,“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母亲作为一名农妇,是无数乡土中国子民中的一员,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对莫言进行“大道无言”的道德感化与教育。莫言以七则小故事表现了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通过母亲传授给了儿子,诉说了中华民族道德与文化的内涵与传承的特质。母亲在苦难中向莫言传递的普世价值是爱人、宽容、慷慨、诚实、责任、善为至美、尊重知识。
儿时的莫言生活在“大跃进”遗留的后果之中。饿得无力的莫言到公共食堂去打开水,失手打碎了热水壶。热水壶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庭为数不多的必须以货币交易的“昂贵”商品之一,可以想见幼小的莫言的恐惧,“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苦难之中的农村家庭对物的重视有时超过对人的重视,萧红在《生死场》中曾对此有惨痛的描写,但莫言的母亲原谅了儿子,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种逃过一劫的幸运感使莫言领受到原谅的美好,领受到爱的美好。母亲制止儿子去报复曾经煽打过她的守麦田的人,使莫言领受到宽容的内蕴,母亲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苦难中母亲把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向孩子传递了对人要慷慨的信息,这背后其实就是爱人如己的博爱精神。母亲因为“我”卖白菜多收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而流泪,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莫言少年时代,母亲身患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莫言时时担心母亲因为毫无生的乐趣而自寻短见,母亲宽慰他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莫言由此感受到生的坚韧与责任。少年莫言常因相貌丑陋遭人欺侮而痛苦,母亲劝慰儿子:“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母亲以朴素而辩证的语言告诉了孩子美的真谛——善为至美。“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这是中国重诗书礼仪的传统在民间最本真的体现。尽管全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母亲会满足“我”求学所需的花费,从不因孩子学习耽误了干活而责骂孩子,这种对知识与文明的尊重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组成部分。
莫言通过母亲和我的这七则小故事,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从传统走到现在的普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世界各族人民所赖以生存的文化息息相通。莫言通过这种讲述告诉世人“我”的体内流淌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精神血液,并且还将通过“母亲”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叙述情感质朴无华,没有半点雕饰与夸大其词,“我是我母亲的最小的孩子”这一充满温情的语句使读者联想起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营造的对母爱深切缅怀的诗情与意象之中,具有隽永的文学与文化内涵。二、苦难中文学禀赋的孕育与成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莫言演讲中引用的老子的一句话。这句话和演讲的最后所讲述的“八个泥瓦匠”故事都表达了莫言对苦难的领会。莫言的文学禀赋与成就都成长于苦难之中。他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他文学创作所经历的从讲故事、听故事到写故事的三个阶段。
传统说书艺术激发了莫言讲故事的才能,这也是莫言最早的“文学创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乡村贫瘠而困苦,精神娱乐活动极度匮乏。短暂集市迎来的说书人给了儿时的莫言无比的精神快乐,以至于忘记完成母亲分配给他的活计。母亲体谅了儿子的这一爱好。为了报答母亲允许自己去听说书的恩情与炫耀自己的记忆力,小莫言回家后向母亲绘声绘色地复述听来的故事。渐渐莫言不满足于复述故事,开始投母亲所好,添油加醋,改写说书人的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