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唐朝是一个信奉道教的朝代,道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唐代尤其是盛唐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个体来看,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接受道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气质与道家思想的契合,他的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很明显地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现在,把李白放在崇道风气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研究李白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   道家在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至汉武帝时在政治上一度失势,东汉末与道教结合,自此与儒、释两大思想体系并列为三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学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唐代,道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得到尊崇的。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李唐皇朝为了提高自己的门阀地位,就攀附老子为同宗,尊他为“圣主”,自称是他的“圣裔”,虚拟了老子显灵等神话在蒙蔽臣民,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持和崇奉。唐玄宗更是对《老子》一书推崇备至,尊之为《道德经》,不仅亲自注疏,而且颁之全国,令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玄宗把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策,也确实为他实现“开元盛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玄宗的倡导之下,朝野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崇道风气。文人与道士交游成风。李白来往甚密的好友当中,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等都是身兼文人与道教徒双重身份。道家思想通过对诗人意识的渗透进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影响了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这里的“道”,既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又有以葛洪为代表的仙道理论。无论是老庄还是仙道,对李白的影响甚深。本文从政治理想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一生对游仙学道、炼丹服药的确一往情深,还多次隐居,那他是不是主张消极出世呢?笔者认为,李白确有消极出世的一面,尤其是政治上失意之后,但积极入世仍是主流。他的理想在而立之年早已确立:“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看来李白的志向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相仿,志安天下,大济苍生。但不同的是李白功成名就之后就归隐,超然独处。李白的这个理想图式,在诗中多次表达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留别王司马嵩》)。“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综观李白的后半生,其中虽穿插了游仙仿道的生活,但无论生活道路如何推移变化,这个总目标、总规划未曾改变。李白的思想是矛盾的统一:大济苍生与慕神仙轻举、归隐江湖。   李白理想图式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老子功成身退的思想。李白的宏伟目标,最终落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陶朱是帮越王勾践破吴的范蠡,据说他在大功告成之后悄然离去。留侯是张良,他帮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也不太管事,一心学辟谷、导引、轻身。这两位政治家将老子贵柔、守雌、以退为进的策略进行了成功的运用,李白对他们甚为景仰。李白的理想图式,不排除有自我标榜,故作清高,以抬高身价之嫌,但的确体现了老庄的出世态度;既要积极入世,又要理智冷静,注意自我保全。   在李白的政治理想中,老庄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功成身退”这一点上。这里应注意,“功成”是“身退”的前提和条件。功不成,就不存在退的问题,要功成,当然要积极地入世了。由此可知道家思想中有积极入世的一面。我们说李白曾有远大抱负,并把“访道求仙”当做是通往仕途的“终南捷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的。事实上,李白尽管为建功立业而四处奔波,但始终把老庄道家作为最基本信仰。他以道为本,而兼取儒说。在他看来,求取功名,这并不违背老庄道家的基本主张。因为如前所述,老庄提倡“功成而身退”,这本身就包括了“建功”的主张。再说,道教的修行过程包括“仙道”与“人道”两大阶段。这就是李白何以由求仙而出仕,又由出仕而归仙的思想根源。老庄哲学从来以贵柔、守雌、清静无为著称,世人多认为有出世之意,而无入世之心,其实有些偏颇。老庄的骨子里有进取精神。老子的入世主张大致有如下内容:入世的条件,有举重若轻的才能;入世的方法,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入世的原则,理智冷静、自我保全。笔者认为老子的入世,是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重功利而又超功利,近乎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对老子的“身退”思想,我们也应该有客观的评价,不应该完全否定。认为“身退”就是归隐,归隐就是消极出世,这未免肤浅简单。其实道家重视的“身退”,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退中求进,适可而止。二是退中求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