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人格魅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   【摘要】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历尽艰辛,但他在文学创作和诸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身处逆境却能积极进取,这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本文从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一些作品入手分析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和思想上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政治;思想;人格   我读苏轼的作品,研究他的思想,越来越为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越发觉得他的一些品质和修养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的作品之所以传诵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语言艺术,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大都透射极强的人格力量,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分析苏轼的人格魅力,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上正直果敢,思想上博大精深,艺术上才华横溢,感情上丰富浓烈。   关于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从他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丰富炽热的感情已是妇孺皆知,这里我就苏轼政治上的表现和思想上的特点作一点论述。   1.苏轼在政治上有独到的政治主张,正直、果敢,不趋炎附苏轼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开始从政,虽然只做了一些地方官,但却有激进的政治思想。在他二十六岁时《进策》和稍后二年的《思治论》中分析了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各方面危机四伏的形势,提出了革新弊政的要求,而且对于具体措施也作了一些探索,大胆议论“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初步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   王安石变法时,官场上追求高官厚禄的投机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变法派,而苏轼却对新法弊端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和谴责,他或在《商鞅论》中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在《拟进士廷试策》中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和《再论时政书中》则是全面攻击了。他指出:“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熙宁四年从汴京外调做过杭州通判,以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这时他看到新法实际推行过程中的不少流弊,由于对人民的同情加强了他反对新法的决心,他写了《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等文章继续展开攻击。由于他不同于当时一些官僚的阳奉阴违,直言敢谏,元丰二年由于“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旧党上台,苏轼被招回京都。司马光等人从极端顽固的豪族地主阶层立场出发,把新法一律加以废除。而这时苏轼看到十多年的变法改革裁抑了少数豪族兼并者的利益,对巩固整个地主阶级的专政却有更多的好处,因而他虽未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的敌意,但又不满于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政治态度有所转变。如对免役法,他指斥司马光“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的蛮横无理,认为免役法有“万世之利”;当司马光不理时,他气愤地痛骂“司马牛,司马牛!”他后来继续上书,说恢复差役法“天下以为未便”。苏轼的这种表现,使一些人把他看成是第二个王安石,并要求“以安石为戒“。又由于当时朝廷洛蜀二党之间封建地方性排挤和学术论争,他在旧党中无法容身,因此苏轼请求外调。   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后,对“元祐党人”进行报复迫害,苏轼又成了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儋州(今海南)。   苏轼从主张改革、反对改革到维护某些新法的变化使他得不到新旧两党任何一方面的同情和支持,仕途坎坷和悲剧命运便不可避免。   但他在长期的地方官任上,能按照社会下层的情况和需要认真地为人民作了些好事:救灾、治水、请免赋税、整顿军纪等。差不多每地都有卓著的政绩,得到人民的普遍好感,这在北宋文人中是很突出的。   也许官场上有人认为苏轼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顺应形势,凭他的才能完全可以仕途通达。当然,苏轼在政治上带有浓重的知识分子色彩,也不免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北宋那个积弱积贫的朝代他不能象王安石等人那样建功立业,被历史记上浓重的一笔。但他的正直、果敢,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不盲从于新旧两党的政治势力,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如果为官者都能象苏轼那样不顾及自己的官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社会一定会风清气正。   2.苏轼的思想融合佛、道、儒等各家思想之精髓,博大精深他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以外儒内道的形式表现出来。   苏轼一生受儒家“入世”思想影响非常大,他倾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奋厉有当世志”。“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正是他志向的表露。但险恶的政治环境和坎坷的政治命运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打击后,他一度悲观、消沉。这种悲观的情绪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苏轼借缅怀周瑜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从历史缅怀中回到冷酷现实的一种深沉思绪,他自笑多情,慨叹光阴虚度,便觉人生如梦。在他的散文《赤壁赋》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如怨如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