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沙地樟子松固沙造林技术
【摘要】樟子松属阳性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性,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一般采用3年生以上的容器袋装苗随整地随造林,严格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栽植后及时灌水,在樟子松栽后第一年越冬期间,为保护幼树免受动物啃伤、防止生理干旱,应及时对3年生幼树进行压防寒土,对5年生营养钵大苗,在秋末和冬初要进行套篓加以保护。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为沙区造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樟子松沙地生长状况造林技术
1造林地的自然概况
榆林市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海拨1100m,属于干旱、半干旱沙漠,年平均气温8.1℃,极端最底温-32.7℃,极端最高温度38.6℃,全年日照时数2928小时,10℃以上活动积温3208℃,年降水量438毫米,无霜期151天。沙丘类型以新月型沙丘链为主,地下水位1—7米,天然植被覆盖度1.52—5.87%,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最大可达28米/秒,造林时易遭沙压,腐殖质含量少,氮素缺乏,生长的主要植物有豆科的沙打旺、踏榔、花棒、柠条、紫穗槐等,菊科的白沙蒿、连云港沙蒿,藜科的沙米、棉蓬以及胡颓子科的沙枣、酸刺等植物。
2樟子松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而盟一带沙质草原上,在呼伦贝尔盟草原的海拉尔西山和北山及红花尔基附近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幼树生长良好。现在内蒙、陕西等地引种栽培获得成功。
樟子松耐寒、耐旱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不苛求土壤水分。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达4米以下;属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樟子松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过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樟子松抗逆性强,对松针锈病、松梢螟、松干蚧等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3樟子松固沙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3.1固沙流沙
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必须首先治理沙地,使沙地面基本稳定,在小气候条件、土壤水份、养份条件得到改善后方能进行栽植。主要固沙技术措施可分为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两个方面。
3.1.1机械固沙
机械固沙主要是采用蒿草或稻草、麦杆等平铺沙障,具有就地取材,铺设简便,稳定沙面作用强,收效快并不改变地形等特点。铺设方法:以1.5m×1.5m的规格,网格状平均铺于沙面上,再压一层沙以防被风刮走,可以保护幼树2—5年不受风蚀沙害。
3.1.2生物固沙
主要是根据移动沙丘的移动规律、沙丘不同部位的特点及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栽植沙蒿、沙柳、花棒、踏朗、紫穗槐等适宜在沙丘生长的灌木进行固沙。1)顺风推进。一是从流沙区的上风方向开始治理,逐渐向下风方向推进;一是从每个沙丘的迎风坡中、下部开始,随沙丘顶冲淡向下风方向移动“跟踪治理”。2)前挡后拉。在流动沙丘背风坡附近,留出一定宽度的沙埋地,在风蚀坑中横对主风方向设行,栽植适当的乔灌木树种,作为“前挡”林带,阻止沙丘向前移动,同时,在迎风坡坡脚栽植灌木,作为“后拉”林带固定沙丘坡脚,防止风蚀,并借风力逐渐削平丘顶。3)灌木为主,沙障为辅。植被稀疏的流动沙地,栽植灌木后,必须在行间用平铺式沙障加以保护,避免栽植的灌木受到风蚀及沙埋;植被盖度较大的半流动沙地,除风口及易受风蚀地段以外,只栽植灌木即可达到良好的固沙效果。
3.2栽植
3.2.1整地
因沙区风力危害比较严重,因此宜因地制宜,采用局部带状、块状或坑状整地方法。一般以随造随整为主,避免提前整地造成风蚀。1)固定沙地整地:固定沙地杂草丛生,幼树和杂草争夺水分,同时为防止风蚀现象的出现,以局部带状或块状整地为好。带状整地带宽60-100厘米,并空留同等或稍宽的不翻耕草带,做为保护带,带状整地应横对主风方向,块状整地,块的大小为50×50厘米。2)半固定沙地整地:半固定沙地整地时采用搭设障蔽法,用麦秆、稻草、或者就地所取杂草搭成1.5×1.5米的网格状,也可以按带状搭障。
3.2.2选苗
一般采用3年生容器袋装苗进行造林,如有条件采用大一点的苗子更好,总的要求苗木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在起苗前一天灌足底水,使根系保持一定湿度,造林成活率较高,可达90%。自2003年“三个百树”工程开展以来,榆林市将3年生容器苗换成5年生(高于50cm)营养钵樟子松苗造林,成活率有显著提高,可达95%以上。
3.2.3运输
将精心起好的苗木轻拿轻放,不能将母土撒掉,输送到栽植地后要及时栽植,若有剩余苗木必须假植,以防水份蒸发。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