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簡析輔助宣告制度
王耀霆(學習司法官)
本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所內舉辦這次的新興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讓我有機會接觸並思考輔助宣告制度的相關問題,特別是在研討會中,林輝煌所長、簡色嬌廳長、林秀雄教授分別對於本文提出了精彩的評論意見,也讓我重新檢視了自己在思考上的盲點與不足。
其次也要感謝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的賴芳玉律師、詹順貴律師、黃英哲律師在我行政實習的階段,熱心地提供關於精神障礙的研究資料,並且共同研討相關案例,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最後則要感謝何祖舜導師在寫作期間,特別是最後趕稿階段給我的鼓勵與協助,以及第四十九期學員黃柏嘉、吳若萍、林俊廷、甘若蘋對於本文的關心,並且忍受我三不五時的疲勞轟炸,謝謝你們。
壹、前言
一、問題意識
2008年5月23日,我國修正公布民法、民法總則施行法、民法親屬編施行法,其中民法第十五條之一、第十五條之二、第一一一三條之一的增訂,新設了所謂輔助宣告制度,同時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四條之二、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十四條之三,輔助宣告制度將於2009年11月23日正式施行 關於本次修法的背景,參閱林秀雄,論我國新修正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4期,2009年1月,頁139以下;林誠二,民法總則禁治產宣告修正草案
關於本次修法的背景,參閱林秀雄,論我國新修正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4期,2009年1月,頁139以下;林誠二,民法總則禁治產宣告修正草案—成年監護制度之評析,法令月刊,59卷1期,2008年1月,頁32以下;鄧學仁,監護制度修正簡介及評釋(上),司法周刊,1402期,2008年8月,2版。
這個制度將我國的成年監護制度從過去的監護(禁治產)宣告一級制,修正為監護宣告/輔助(準禁治產)宣告二級制 舊民法第14條第1項雖然在「心神喪失」的類型以外,另外規定了「精神耗弱」的類型,然而,依向來通說
舊民法第14條第1項雖然在「心神喪失」的類型以外,另外規定了「精神耗弱」的類型,然而,依向來通說,精神耗弱的類型仍以具備「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的要件為必要,因此,解釋上還是屬於禁治產制度,而非準禁治產制度,參閱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2000年,頁130;黃立,民法總則,4版,元照,2005年,頁85;邱聰智,民法總則(上),三民,2005年,頁234。
以日本為例,日本民法早就採取禁治產/準禁治產的二級制,1999年修正後(2000年施行),更進一步採取後見(類似於我國法的監護宣告)/保佐(類似於我國法的輔助宣告)/補助(我國法所無)的法定監護三級制,並且增設意定監護制度(我國法所無)。
至本文截稿為止,關於新法監護宣告制度/輔助宣告制度的介紹,參閱林秀雄,註1文,頁139以下;林誠二,註1文,頁31以下;鄧學仁,註1文;鄧學仁,監護制度修正簡介及評釋(下),司法周刊,1403期,2008年8月。
二、本文結構
首先,本文將從憲法基本權的角度出發,嘗試展開輔助宣告制度的規範目的(貳、一)。其次,本文將從解釋論的角度,嘗試找出輔助宣告制度在現行民法典的體系定位,並從立法論的角度提出修正建議(貳、二)。最後,本文將在確立規範目的及體系定位的前提下,對於輔助宣告制度的基本構造與解釋適用,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檢討(參),並提出結論(肆)。
貳、規範目的與體系定位
一、規範目的
(一)補充「缺乏彈性,且不符社會需求」的監護宣告制度?
立法者增設輔助宣告制度的理由很清楚:「現行禁治產宣告規定,係採宣告禁治產一級制,缺乏彈性,且不符社會需求,爰於監護宣告之外,增加『輔助之宣告』……」。簡單來說,對於現行監護(禁治產)宣告制度只能適用於「無表示能力/辨識能力者」 這裡所謂的「無表示能力/辨識能力者」,指的是民法第14條第1
這裡所謂的「無表示能力/辨識能力者」,指的是民法第14條第1項的「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
這裡所謂的「表示能力/辨識能力顯有不足者」,指的是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的「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
(二)對於「表示能力/辨識能力顯有不足者」契約自由權的保護
1、國家對於契約自由權的保護義務
(1)理論基礎
先從憲法的角度來看。契約自由權涉及個人的自主發展與自我實現,屬於我國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的基本權之一,這點已是目前釋憲實務上的基本共識 大法官釋字第576號、第578號、第580號、第602號、第
大法官釋字第576號、第578號、第580號、第602號、第643號解釋。
從基本權保護義務的角度來論證憲法權利在私法上的效力,目前已經是日本及我國在學說上的主流看法,參閱松本和彦,基本権の私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