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遗传基因多态性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均可导致DNA的甲基化状态改变。饮食中的蛋氨酸和叶酸是DNA甲基化甲基基团的供体。如果饮食中缺乏叶酸,蛋氨酸或硒元素,就会改变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导致神经管畸形、癌症和动脉硬化。 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 在基因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还有许多调控基因的信息,它们虽然本身不改变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过基因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和调节基因的功能和特性,并且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响遗传。 1859年11月24日,Charles Darwin,(1809-1882)在伦敦出版《物种起源》 ,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理论要点 物种是可变的,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 地球上现有的物种源于共同的祖先(生物进化一元论);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进化的主要机制) 在生活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生物可以在结构上、功能上和习性上发生变异。个体有利变异的保存与有害变异的消灭称为选择或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和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包含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是由繁殖过剩引起的;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定变异是选择的根据,被选择的有利性状将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逐渐累积保存,物种由此而演变,新种由此而产生(通过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 华莱士(A.R Wallace,1823-1913),1855年发表“制约新种出现的规律” 。1857年在“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一文中提出了自然选择为进化机制的观点。 从此创世与进化一直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达尔文及其学说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争论的核心。在科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比达尔文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批评,也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理论能像进化论这样在社会公众之间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 受《物种起源》中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启示,赫胥黎(Huxley T H)根据他研究的人类头骨化石等资料,大胆地提出“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个祖先分枝而来”,即人猿同祖论。 1860年6月,在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召开的第30届年会上,爆发了生物学家赫胥黎与牛津教区的主教威尔伯福斯之间的著名争论。 牛津大论战 关于生物是否是进化的,生物是如何进化的等问题的争论从18世纪到现在仍在进行并继续。 为什么在生物进化问题上有如此多、如此久的争论呢? 3、进化理论的发展 新达尔文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创立者是德国的生物学家A Weismann (魏斯曼),主要代表人物如Mendel等。 魏斯曼提出,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即遗传物质,专司生殖和遗传;体质执行营养和生长等机能。种质是稳定的、连续的,不受体质的影响,它包含在性细胞核主要是染色体里。获得性状是体质的变化,因而不能遗传。进化是种质的有利变异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August Weismann 骤变论:德弗里斯(H de Vries)在其1901年发表的《突变论》中提出“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能直接产生新种。自然选择的作用并不重要,只是对突变起所谓的过筛作用”。 Hugo de Vries 现代达尔文主义(现代综合进化论) 代表人物有 Johannsen W, Morgan,杜布赞斯基等。种群遗传学的发展对自然选择学说本身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遗传与变异这对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现代综合理论要点: 遗传多态现象(genetic polymorphism) 指在一个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即复等位现象。 新综合理论(分子水平的综合理论) 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是指一个群体由于有害基因的存在而使其适合度降低的现象。一般用一个群体中每个个体带有的有害基因的数量来衡量。 分子进化中性论:也称为中性突变进化学说。1968年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的木村资生发表了《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速率》,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在于中性突变和突变的漂移固定。 间断平衡论:1972年由艾德里奇(N.Eldredge)和古尔德(S.Gould)提出,认为生物进化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渐进的,而是突变与渐变的交替出现,渐变所形成的变异在总变异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新拉马克主义:认为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比自然选择重要,获得性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