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
电子技术项目样卷
D 查故、维修与测量
本项目规定时间2小时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大赛组委会
数字示波器电路的查故、维修与测量
目录
数字示波器电路的查故、维修与测量项目包括下列文档
? 简介
? 项目描述
? 故障查找与修复
? 测量
? 元件清单
? 评分规则
? 电路原理图
? PCB板图
简介
小型数字示波器采用ARM Cortex-M3处理器和一块2.4寸彩色TFT屏幕,电路简单可靠,可对音频、视频同步、低频开关电源、红外接收发射等许多场合的信号波形进行有效观察测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以直接数字显示波形的各种参数,包括频率、周期、脉宽、占空比、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峰峰值和有效值,能直观了解波形特性,而且显示的有效值是真有效值,不受波形形状影响。
特性指标:
? 最高实时取样率:1Msps
? 精度:12Bit
? 取样缓冲器深度:1024字节
? 模拟频带宽度: 0 - 200KHz
? 垂直灵敏度:10mV/Div – 5V/Div (按1-2-5 方式递进)
? 垂直位移可调,并带有指示
? 输入阻抗:1MΩ
? 最高输入电压:50Vpp(1:1探头),400Vpp(10:1探头)
? 耦合方式包括DC/AC/GND
? 水平时基范围:10μs/Div – 50s/Div (按1-2-5 方式递进)
? 具有自动、常规和单次触发方式,方便捕捉瞬间波形
? 可用上升或下降边沿触发
? 触发电平位置可调,并带有指示
? 可观测触发之前的波形(负延迟)
? 可随时冻结波形显示(HOLD 功能)
? 自带1KHz /3.3V方波测试信号源
连接方法
电源:电源接到J9或J10。
探头:连接到J1。
操作方法:
按[SEL]键:选择要调节的参数,选中的参数以高亮显示。
按[+]或[—]键:调节由[SEL]键选中的参数。
按[OK]键:冻结波形(即进入HOLD状态),再按则解冻,恢复波形更新。
拨动[CPL]开关:将耦合方式设置为DC、AC或GND,当置于GND位置时示波器输入与外部断开,并接到地(即0V输入)。
拨动[SEN1]或[SEN2]开关:调节灵敏度,[SEN1]和[SEN2]设置值的乘机为实际灵敏度,
按[Reset]键:进行系统复位或重启。
提示:
主电路板左下方的LED(标有“Trigged”标志)是触发指示,当有触发产生时该LED会闪烁。
触发及触发模式:
所谓触发,是指信号电平沿设定的方向(即触发边沿,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跨过某电平(即触发电平)的事件。示波器将这样的事件作为时间上的参考点,以便实现波形的稳定显示和测量。
触发有下面几个常用模式:
自动触发(AUTO)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不管是否有触发发生示波器都会不断更新显示波形,如果有触发则以触发点位参考点显示波形,否则随即显示波形。因此使用时会发现当有触发时波形显示稳定的,没有触发时会出现波形滚动的现象。
常规(Normal)模式
在常规模式下,示波器只有当有触发时才做波形的更新显示,如果没有触发,屏幕波形是不动的。
单次(Single)模式
单次模式与常规模式类似,也只有在触发时才更新波形,不同之处在于,单次模式下波形显示后自动进入冻结状态,需要手动退出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波形采集和测量。
项目描述
该项目采用+9V直流电源供电,不能超出8~12V范围。。
主要测试点:TP22测试点3.3V电压。
故障查找与修复
参赛者需诊断并修复电路板中的4处故障。
诊断出故障后,填写故障记录表,请使用表1中故障符号。
表1 故障符号表
故障符号
描述
故障符号
描述
断路
(元件、导线或PCB走线)
电压过高(插针、输入、输出等)
短路
(元件、导线或PCB走线)
电压过低(插针、输入、输出等)
元件值过大(电阻、电容等)
?
部件编号或接线错误
元件值过小(电阻、电容等)
+/-
极性错误
元器件安装错误
×
元器件损坏
故障记录表
故障#1
故障元件或位置
故障符号
修复前(现象说明)
修复后(现象说明)
故障#4
故障元件或位置
故障符号
修复前(现象说明)
修复后(现象说明)
故障#2
故障元件或位置
故障符号
修复前(现象说明)
修复后(现象说明)
故障#3
故障元件或位置
故障符号
修复前(现象说明)
修复后(现象说明)
测量
开始测量前应确保所有故障元件都已经更换过。(4个故障已确认全部排除)
必须使用常规的测试和测量设备。
必须记录并分析测量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