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西安的儿童音乐教育
——记韩悠韩主持的陕西第二保育院“儿童艺术班”
梁茂春
[摘要] 1938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在它的领导之下,各地相继建立了难童保育院。1940年,“陕西第二保育院”创办于西安后宰门。1941年春,第二保育院还创办了附属的“儿童艺术班”。班主任是韩国音乐家韩悠韩。韩悠韩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44年秋,此后由小提琴家关筑声接任班主任,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儿童艺术班解散。儿童艺术班前后办了四年多,从这里培养出来的音乐家有:张孔凡、袁世正(以上是指挥家)、高经华、梁庆林、杜梦山(以上小提琴家)等。这个儿童艺术班,为抗战时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键词] 陕西省第二保育院,儿童艺术班,韩悠韩,关筑声。
作者简介:梁茂春(1940-- ),上海人,中央音乐学院退休教授;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音乐史、音乐评论。
引 言
西安城内有一个地方叫“后宰门”,那里有一所“西安第89中学”,这几乎是西安市尽人皆知的。
但是现在的西安人几乎都不知道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后宰门”89中学的原址曾经办过一个“陕西第二保育院”,后来又办起了保育院附属的“儿童艺术班”,从这里培养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音乐家。而“儿童艺术班”的班主任,是一位韩国音乐家韩悠韩,韩悠韩(1910--1996),韩国爱国者、音乐家,关于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请参阅拙文《中韩音乐交流的一段佳话——音乐家韩悠韩在中国》,刊载于《音乐研究》2005年第一
韩悠韩(1910--1996),韩国爱国者、音乐家,关于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请参阅拙文《中韩音乐交流的一段佳话——音乐家韩悠韩在中国》,刊载于《音乐研究》2005年第一期。
所谓“后宰门”,是封建皇朝专管供给王室锦衣玉食机构的所在地,想必那儿曾经是绫罗绸缎藏满库房、山珍海味堆积如山的地方。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保育院的学生们却只能喝到稀汤寡水,而这还是靠从募损的资金中专门拨下来的,孩子们吃菜要靠自己种。
韩悠韩1910年出生于韩国釜山,1915年五岁时随父母来到中国,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都在西安一带参加抗日、爱国活动,1948年回到韩国,1996年病逝于釜山。2004年10月中旬我应邀到韩国釜山大学讲学时,在釜山见到了韩悠韩的儿子韩宗洙,他让我浏览了一大摞韩悠韩在1948年从中国带回韩国的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册照片集,第一本是“资料剪贴本·海外篇”,第二本是“资料剪贴本·中国儿童教育”。后来,韩宗洙又扫描了全部资料刻成光盘赠送给我。原来,在“资料剪贴本·中国儿童教育”中,保留着有关陕西第二保育院儿童艺术班学生的许多学习、生活的照片和美术专业学生的习作;而在“资料剪贴本·海外篇”中,则有许多儿童艺术班表演歌舞节目的剧照。这许多斑驳、陈旧、模糊,然而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犹如让我趟过了漫长的时间隧道,触摸到抗日战争时期西安的一段生动的音乐教育生活。通过这些照片,我们能够形象地看到那艰难年代里保育院的音乐教育的具体情况。这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历史的“黑匣子”,许多真实的信息全部生动地留存在那里面了。
打开这两套照片和资料,可以使这段已经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晓然以晰。现在就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将西安“儿童艺术班”的历史光彩重新显现。
一,一个被历史淡忘了的名字
在介绍“儿童艺术班”之前,我先要介绍一个已经被历史湮没了的名字——“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因为先有了这个“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尔后才有了全国各个省市、县级的“战时难童保育院”,也才有了“陕西省第二保育院”及附属的儿童艺术班。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寇深祸急之际,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为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们做了许多扎实、具体、艰苦的工作。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它将目光投向了战时社会中最底层、最不幸的孤儿和难童。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的。我手上有一张1938年5月拍摄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合影”的照片:
[照片一]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合影
照片上面一共有23人,她们是一批当时的巾帼豪杰,为抢救、培养战时的中国难童做出了不朽的历史功绩,都被广大难童尊称为“妈妈”。照片中人们熟悉的几位是:宋美龄(蒋介石夫人,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李德全(冯玉祥夫人,任副理事长,主持保育会的日常工作)、邓颖超、史良、孟庆树(王明的夫人,以上均任常务理事)、郭秀仪(任战时儿童保育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在22名常务理事中,共产党员就占了7位,还有许多民主人士。邓颖超“邓妈妈”则谦虚地站在照片最后排的最边上。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还有一个庞大的名誉理事名单,蒋介石、冯玉祥、毛泽东、周恩来、司徒雷登等286位中外政治名流都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推进山西可持续发展.doc
-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2.doc
- 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和其协调.doc
- 化学教学中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与对策.doc
-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培训材料 .doc
- 南方地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和其施工措施.doc
-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doc
- 压疮预防、护理新进展二稿.doc
-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doc
- 古典名著阅读检测(红楼梦).doc
- 幼儿对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自主性发展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流程优化与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STEAM项目式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全媒体运营师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传播目标设定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山西晋中生物考题及答案.doc
- 2025年全媒体运营师直播互动技巧与直播间氛围营造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高中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某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山西历史高考题及答案.doc
- 项目范围变更管理优化计划.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